新近发生的“雀巢婴幼儿米粉事件”,再次引发消费者对食品的海内外“双重”标准的困惑。
2010年麦当劳的麦乐鸡在美国被发现含有两种化学成分,而麦当劳中国公司对此回应称,这两种物质含量均符合现行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我国允许的“农残”量要比欧盟和美国高出数倍;植物奶油被曝光有危害,但我国没有强制性的限量标准;“蜂胶造假”事件中造假者在树胶里添加芦丁、槲皮素等黄酮类物质,人为提高了总黄酮含量,反而“符合”了蜂胶国家标准……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表示,以原料奶为例,我国标准规定每毫升细菌含量不得超过200万个,但这一标准在国际上得不到承认;再如,国际标准中有奶牛“体细胞”的检测项目,这是判断牛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而我国却没有相关规定。
数据显示,多年以来我国食品出口合格率均保持在99.8%以上,而内销食品合格率却只有90%左右。一方面,我国的食品需要“摸高”才能进国外,导致“一流产品出口、二流产品内销”。另一方面,一些在国外被认定为“不合格”的洋食品,能堂而皇之地进入我国市场。面对中国公众的质疑,却因中国的低标准而常“傲慢无礼”。
新华社指出,当务之急是“标准的制定应该去掉企业的声音”,由国家层面组织有公信力的业界专家等参与,过程要公开透明。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