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国外认为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是有关部门回应未超国家标准,新近发生的“雀巢婴幼儿米粉事件”,再次引发消费者对食品的海内外“双重”标准的困惑。类似食品标准“内外有别”的现象并不少见。
“内外有别”:一流产品出口,二流产品内销
外媒报道,来自瑞典研究机构的数据表示,雀巢等品牌生产的部分婴儿食品含有砷、铅等毒重金属,存在安全隐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随后通报,这些品牌在华产品检出的砷、铅等重金属,均未超出中国标准。
数据显示,多年以来我国食品出口合格率均保持在99.8%以上,而内销食品合格率却只有90%左右。这暴露出食品安全标准“内外有别”的尴尬。专家指出,我国的食品需要“摸高”才能进入国外市场,导致“一流产品出口、二流产品内销”。
差异背后:是国外太严,还是国内太松
标准滞后的“差距”可见一斑:我国允许的“农残”量要比欧盟和美国高出数倍;“蜂胶造假”事件中造假者在树胶里添加芦丁、槲皮素等黄酮类物质,人为提高了总黄酮含量,反而“符合”了蜂胶国家标准……
差异背后是国外太严,还是国内太松?国家权威部门也坦陈,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背后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标准质量不高、滞后的问题。相反,发达国家的食品标准往往处于“动态”更新中,政府监管部门、第三方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有较好的联动机制。
标准修订:既要补漏,更应从严
“既然是食品安全标准,就不能‘内外有别’,应向国际标准看齐,在可能的情况下要从严。”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说,提高标准既是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负责,也是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分工的需要。
标准修订既要补漏,更应从严。标准的提高还应发挥第三方机构的预警作用。专家建议政府建立激励机制,与第三方机构及企业间形成风险预警网络,构筑联动机制,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掌握主动。
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