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获取信息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求医问药更是不少人上网的初衷。
近日,本报联合搜狐健康频道进行了一项“你从哪里获取健康信息”的调查。结果显示,将近半数的人选择从网络上获取健康资讯,但又有超过八成的人觉得网络健康资讯不那么可信。
在被调查的人群中,43.75%的人表示通过网络获取健康资讯,28.58%的人获取健康资讯的途径为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此外,书籍、朋友也是人们获得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卫生部首席健康顾问洪昭光教授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就此表示,人们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健康信息是好事。这说明了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使得健康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泛传播。
但多元化的背后也有隐忧。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人对网络健康信息持怀疑态度,觉得信息难以分辨。洪昭光指出,这是由网络健康咨询的繁多与混乱引起的。例如喝水这件简单的事,有的媒体说一天要喝够8杯水,而有的则说一天4杯就行;有的媒体说最好早晚喝水,而有的却建议将喝水分为3个时间段。“你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普通老百姓又缺乏保健常识,如何能分辨清楚?”
“既然获取健康信息的来源日益多元化,那人们就要学会甄别信息的真伪。”洪昭光说,甄别要学会“三看一关键”。一看作者。查询作者的专业背景以及从业经历,隶属于哪个正规医院、高校或研究所。二看作者在该专业的地位。主要是看他们的职称、在专业领域是否拥有比较权威的地位。三看讲话内容。其内容要以循证医学为依据。一关键是要求百姓具备基本健康常识。最后,洪昭光提醒道,现在打着各个旗号宣传健康知识的书籍太多,百姓要学会选择,不要期待只靠一本书就能治病,如果生病了,当务之急仍是到医院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