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生活开始太早、性伴侣过多、性乱……不少二三十岁的未婚未育女性也早早患上宫颈癌。日前,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子宫颈癌防治”义诊现场,该院宫颈癌首席专家刘继红教授提醒,未成年女性过早开始性生活会给宫颈癌可乘之机,因为这些女性对HPV病毒防御能力低。
有性生活三年以上女性,应每年进行宫颈防癌检查,其中性生活过早、性伴侣多的女性是高危人群。
年轻女性成宫颈癌“主力军”
刘继红介绍,临床发现,宫颈癌发病在我国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上世纪80年代宫颈癌平均发病年龄为55岁,现在三四十岁女性已逐渐成为患病“主力军”。
“性生活开始太早、性伴侣过多、性伴侣还同时兼有多个伴侣、私处清洁不到位等,都可能导致女性癌变多发。”她表示,但国内难以准确把握女性的性伴侣状况。就算女性患上宫颈癌后也会向医生隐瞒性伴侣的数量,直到晓以利害才坦白告知。
“一方面是性伴侣越多,感染HPV风险越高,另一方面则是其性伴侣同时拥有多个女性伴侣,这也会造成交叉感染风险高,更易产生癌变。”专家表示,虽然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感染率,但不能完全阻隔感染。
刘继红说,由于以上多种原因,不少未婚未育女性也早早患上了宫颈癌。她曾接诊过一名刚满18岁确诊为宫颈癌的少女。“这么年轻的女孩子患上宫颈癌,要被切除子宫,永远无法生育,这是很残酷的现实。”
尽管目前医学界逐渐在开展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癌切除手术,即把广泛的子宫颈进行切除,但保留宫体。只有部分病人符合保留宫体手术的条件,而且术后流产率较高、妊娠率较低。
“全世界已经有几百例保留宫体成功怀孕患者,这种新的方法给了患者更多希望。”刘继红说。但她也表示,不少患者出于对肿瘤的恐惧,坚持全部切除“一了百了”。“其实对比数据显示,保留宫体的肿瘤复发率并不会明显高于全切者。”她说。
提醒
少女过早性生活 癌变病毒难排体外
刘继红表示,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发宫颈癌的元凶,其中HPV16型和18型是引发子宫肿瘤的最主要类别。在我国,80%的宫颈癌是HPV16/18型病毒所致。“这种病毒可以通过性接触、皮肤接触和阴道分娩的微创伤口而感染。”专家表示。
她介绍,对于HPV病毒也不用太过恐慌。“因为在感染人群中,90%的成年女性会自动清除此病毒,不会对人体产生过多影响,仅10%的人群持续保有此病毒,其中有一成最后会演化成宫颈癌。大部分低危型感染者仅表现为阴道湿疣或者没有病变。”
但值得警醒的是,对于已有性经验的少女族群而言,情况就要危险得多。“未成年就开始性生活,机体免疫系统尚不成熟,而且宫颈发育也未完全,此时如果感染HPV病毒,自动将其排出体外的能力就会较弱。”她说。
误区
宫颈糜烂是癌变前奏?
对于很多成年女性来说,当妇科检查发现有中度或重度宫颈糜烂时,她们就开始惶恐不安,担心此时处境是不是已非常糟糕,而且癌变风险会不会很大。对此,刘继红教授肯定地给出了“否定”答案。“其实无论对于很多患者还是妇科医生,这都是一个绝大的认识误区,认为宫颈糜烂是癌变前奏,属于要马上克服的严重疾病。”
她告诉记者,糜烂并非诊断性疾病,仅仅是一种表现。“很可能只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即宫颈柱状上皮外移,甚至不能意味有糜烂的女性就一定平时清洁不到位,对于糜烂也不用费力进行治疗。有些医生花大力气让患者克服糜烂,如果不是出于利益目的,那就是其本身认知有错误。此外,糜烂跟癌变也很大程度上没有什么关系。”她说。
宫颈防癌检查不可少
性爱过早、性伴侣多者为重点人群
“每年我国有3万妇女死于宫颈癌,其实癌前病变的时间长达5~10年,但由于长期不检查,所以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她表示,由于宫颈癌早期无症状,只有少数人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现象,所以应依靠筛查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癌。据介绍,目前早期癌的治愈和五年生存率都非常高,而中晚期则只有两三成患者能存活五年以上。
据世卫组织建议,年满18岁并有过性生活的女性,每年都应进行一次的宫颈癌筛查。“我们建议,对于有性生活三年以上女性,就应每年进行宫颈防癌检查,其中性生活过早、性伴侣多的女性是进行HPV筛查的重点高危人群。”
遗憾的是,目前有调查显示,我国20~69岁的妇女只有不到1%的人每两年接受一次常规的细胞学检查;25岁以上女性70%从未做过宫颈防癌检查。“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在50%~90%之间,这种检查应每年进行;HPV检测准确率高达95%以上,可以3~5年检查一次。”她表示,很多医院都开展上述检查项目,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或两种进行。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宫颈癌首席专家刘继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