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台便携式体外心脏起搏器在1957年由美敦力(Medtronic, Inc)发明开始到现在,近五十年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应用领域已经从心动过缓、传导阻滞扩展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收缩失同步造成的心力衰竭。起搏器的功能日新月异,已经成为心脏类疾病治疗不可缺少的手段。而与其它常见的植入性器械不同,心脏起搏器的植入仅仅意味着起搏治疗的开始。
为了更好的实施个性化治疗,降低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微脱位或起搏器过感知等术后不良事件的危害,患者在术后需定期地进行随访,来确定起搏器是否正常地工作以及工作方式是否满足患者治疗的需要。由于失随访而造成的突发不良事件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如最近报道的一起交通事故,肇事司机8年前在北京接受了双腔心脏起搏器手术,由于往返路途遥远加上起搏治疗效果显著,就一直没有回北京进行随访。出事当天起搏器的电池电量耗尽,患者在开车途中突然晕倒,造成了4人死亡、1人受伤的严重交通事故。而假使这名患者能坚持术后随访,这个悲剧本可以避免。
一般来说,起搏器的随访周期是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到1年1次,在接近电池的使用寿命年限时再增加频率到每6个月、3个月、1个月。最为关键的就是植入后的第一年和接近使用年限的最后一年。随访不仅能检查起搏器的工作状态,也可以通过起搏器记录的心脏数据来为医生的治疗提供参考。医生会根据疾病发生的进程以及患者本身的运动需求来优化起搏器的运行参数。一直保持起搏器出厂或者植入时的预置参数,患者将不能享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目前,起搏器随访通常是由患者到医院就医,医生联系起搏器生产商,由生产商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程控。由于技术水平和公司规模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心脏起搏器生产厂家们能提供的术后随访服务也是不尽相同的。以全球最大的起搏器公司-美敦力公司为例,他们在中国的31个省市都有常驻的专业技术代表,同时还为患者提供了400患者关爱热线,以保证患者能最快最好地获得相关信息与服务。此外,美敦力在中国还建立了业内唯一的培训中心,用于对医师的随访培训,同时美敦力也与医院合作建立一些程控随访中心,来解决现有随访模式下患者不能及时接受诊断和程控,以及复杂病情难以合理治疗的问题。美敦力公司希望能通过这些措施,解决目前常规随访模式的缺陷,为患者提供最直接、便捷并专业的随访服务。
除了常规的起搏器定期门诊随访外,还有一些起搏器相关的最新技术可以保证患者获得个性、安全的起搏治疗。如美敦力的一些高端产品已经实现的完全自动化:不但能自动控制电压输出,极可能保证心脏不发生停搏;还可自动监测各个心腔的感知灵敏度,避免因为心肌细胞电信号强弱的改变而造成起搏器感知发生问题,进而引发起搏器停止工作或发放不必要的起搏。此外美敦力还提供远程家庭随访监测服务CareLink,这种监控服务通过无线方式在体外同步获取起搏器数据,然后将数据远程上载到服务器端。医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知到患者的起搏器状态,并可随时登录服务器读取数据,管理自己的患者诊疗记录,甚至可以远程调整起搏器运行参数,更及时的进行随访。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300,000多病人因美敦力公司的这项服务受益,并且该服务即将进入中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起搏器植入不随访,犹如生儿不养;坚持进行随访,除了能保证起搏器的正常运行,避免发生心脏停跳等危险外,更重要的是为自身的健康负责,让患者在植入起搏器的日子里可以更加无忧无虑地工作生活,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