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上海、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近日出台意见,拟在长三角地区建立医保定点机构的互认制度、异地就医医保费用代报销合作机制等。
医保互认,医保互转,异地就医费用代报销。这是异地养老、异地打工人员梦寐以求的大事。早在2004年10月,江苏省就与上海市建立了异地居住退休人员养老金资格协助认证机制,但因设限较多,真正能够受益的人员并不多。时间已过去5年,现在三省一市联手,拟建立基本医保互认制度,尽管这还是一个征求意见稿,但毕竟有了新动作,利益相关者还是充满期待。
建立区域间医保互认制度都这般难,要建立全国医保互认制度也就更难。如今已是互联网时代,医保还停留在诸侯割据时代?假如医保能够全国一卡通,进而实现社保“神州行”,平民百姓何至于受此折腾?
以农民工医保为例,要想实现省份突破,关键要实现不同地区之间参加医保的缴费年限互认。很多农民工在家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到了城市,特别是企业,企业又按照当地法定规定行事。这涉及两地利益,两地利益不能衔接,医保就无法互认对接。
利益格局不破,医保互认难行。假如条件好些的省份姿态高一些,愿意多承担一些,多为他乡来的人员提供服务,包括利益上多作些付出,医保互认何至于像蚂蚁速度,迟迟不见飞兵突进,进而遍及全国?
推进医保互认,省市间沟通协作很重要,但不能只依靠其自行协商,还要有全国通盘考虑和强力推进的要求。人社部、卫生部等部门,应该尽快拿出全国医保互认意见,像震后支援灾区重建那样,排出时间进度表,按照限定时间大力度推进。条件优越一些的省市区,应先行动起来,实现地域间医保互认。条件差一些的地方,也要紧随其后,在限期内完成衔接,不拖全国互认后腿。全国实现医保互认后,还要一鼓作气,确定一个期限,实现全国社保一卡通、神州行,让更多的群体能够从中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