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高血压的老人近几年被一些保健品推销招数迷惑得只吃保健品不吃药,甚至拿保健品当饭吃。对于儿女的劝告还认为是不孝顺。前不久,老人最终因保健品代药去世,儿女在整理遗物时,竟发现老人留下了价值近10万元的保健品!
>>>惊人 10万元遗产全是保健品
市民邹女士是这位刚过世老人的女儿,她告诉记者,其母亲从1992年起开始独居,生前是青岛某知名医院的退休干部,常年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 让儿女们放心的是,老人深知药理知识,一直坚持服用医生开的药。但从去年开始,老人偶然遇上了一批保健品推销员,“这些人极力地向母亲灌输,药品对身体毒副作用太强,而保健品有百利而无一害,只吃保健品就可以不再服用任何的药物。”邹女士告诉记者,母亲渐渐地再也不吃药物,而是依赖上了保健品,最后甚至发展到了连饭也用保健品代替的程度。
前不久,老人终因高血压引发心脏病在家中突然去世,邹女士在整理老人遗留物品时惊奇地发现,老人家里竟然存有大量尚未开封的各类保健品,涉及10多家保健品公司,总价值高达7万多元!而一些单据记录表明,还有已付款但未提取的保健品130盒,折合人民币2万余元,总共加起来有近10万元!
>>>悲剧 存折竟让推销人员代管
邹女士介绍说,她曾多次提醒母亲应提高警惕,却被说成不孝顺,因购买保健品的问题导致老人对女儿心生怨恨。邹女士回忆称,这些保健品公司销售人员的蒙骗招数十分了得,而且专门针对老年人下手。先是通过与老人拉家常,从谈话中套出老人的家庭背景、身体状况、储蓄金额等信息,然后再隔三差五地购买水果、牛奶等礼品登门看望老人,有的还带老人出去免费旅游、免费体检等。
“这样很容易就能骗取独居老人的信任。”邹女士介绍称,自己的母亲就非常信任这些促销人员,以至抛弃了多年坚持的药物治疗,大量地购买保健品。更荒唐的是,老人竟然心甘情愿地将存折交给销售人员代管,销售人员拿着存折每月按时从中扣除费用,同时给老人寄送保健品,以致老人的存折每月都被掏空,甚至没钱交水电费而频频接到催缴通知单,甚至被停水断电。
邹女士告诉记者,她曾经劝告母亲不要盲目地听从这些骗局,还是遵医嘱服药治疗,但反被母亲指着鼻子大骂“不孝顺”,甚至赶出家门,“为了这,我和母亲也没少怄气。”
市消保委特发消费警示令——
—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治疗
对于这一悲剧,9月24日,青岛市消保委特别颁布了2009年第12号消费警示令,提醒市民“保健品不能代药,有病务必求医。”市消保委提醒,保健品只是一种食品,根本不是药品,只能起到调节机能的作用,并无药品的治疗效果,也根本不可能代替药品治疗任何疾病,所以有病一定要去医院救治。岛城广大消费者,特别是老年消费者 ,要自觉掌握健康知识,提高识别能力,明白保健品与药品的区别,对促销人员的招数要有清醒的认识。购买保健品时要头脑冷静,理性选择,三思而后行。
同时,市消保委还提醒身为儿女的市民,要时常给予老人关注,因为保健品惯用的促销手段就是“亲情路线”,孤独感越强的老人越容易受骗。此外,消保委还提醒称,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保健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提及有预防、治疗功能,市民如果发现有“治疗功效 ”标识的保健品,一定要第一时间向工商、消保委等相关部门提出咨询和投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