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9月13日专电题:预防“小胖墩”“豆芽菜”——饮食教育读本走进上海小学课堂
新学期伊始,在上海静安区威海路第三小学的课堂里多了一门“饮食教育课”。2日上午,该校新学期第一节“饮食教育课”在五年级开课,课桌上除了书本文具外,还有学生自带的各式蔬菜、水果。
学生们的课本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饮食教育读本》,该书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并结合小学生饮食状况调研编写而成。
课本作者之一的陆少明表示,这一饮食教育课本经中国营养学会、上海市营养学会等多位专家审阅,供小学四五年级试用。
“小胖墩”为何越来越多?
翻开课本第一课,没有任何直接的知识信息,一个“故事启迪”吸引了学生们的兴趣,故事里的“小胖墩”踢足球踢得气喘吁吁,而“豆芽菜”却踢不动。
上海市儿科研究所和新华医院临床营养研究中心近日对杨浦、宝山等区域5700多名二年级至四年级的小学生调查,肥胖和超重发生率达到36%,而2001年的相关调查数据为26%。
上海市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史奎雄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营养过剩,导致了肥胖儿童的大量出现和各类疾病儿童化的倾向。
威海路第三小学四年级的曹祯琪平时特别爱吃甜品,比如糖、巧克力、果汁等,其他口味的食物都不爱吃,这使得爸爸妈妈伤透了脑筋。“以前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吃一颗糖,喝一杯饮料。”曹祯琪说。
针对学生爱吃甜食导致发胖的情况,《读本》特意将“少吃甜食,五味平衡”单独设立了一课,在课文的“医博士诊断”一栏中,列出了过量食用甜食的多项危害。“往往家长在劝导时不会从医学的角度进行教育,所以我们想用医生的话来教育学生。”陆少明说。
陆少明介绍:“在《读本》编写之前,我们对上海6所中小学做了一个调查,调查发现喜欢或很喜欢甜饮料的学生占81%,其中小学生占87%。”
史奎雄介绍,甜饮食正是诱发肥胖症和各类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甜味饮料一般含糖20克,差不多相当于成年人一天摄入的糖分。
史奎雄告诉记者,防治儿童肥胖,家长首先要提高认知度。许多小胖墩的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胖点无所谓。其实肥胖出现在孩子身上有不小的危害,易引起脑血管受压迫,影响神经系统,最后影响学习能力,有些则会影响孩子的心肺功能,这些都是对孩子生长发育不利的。至于肥胖的标准,史奎雄表示,由于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建议去医院的卫生保健科作多方位的检测。
“家长往往认为胖胖的小孩比较健康,这都是过去的旧观念。”他说。
不吃谷物成“绿豆芽”
尽管目前学生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仍然存在营养不良的“绿豆芽”。据中国营养学会最新发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三成三的0岁至5岁儿童身高达不到标准,一成八的儿童体重达不到标准。即使在生长发育水平较高的九个大城市,1岁至6岁儿童平均身高仍低于标准0.1厘米,体重低于标准0.8公斤。
史奎雄说,虽然现在大部分家庭生活条件很不错,但孩子仍然可能存在营养不良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消化问题外,不吃谷类食物是一大原因。米饭不如菜有营养也是很多家长们的错误观念。
威海路第三小学四年级学生马诗菁虽然一直吃肉食,但身体仍然较为消瘦,记者了解发现,马诗菁不管在家还是学校几乎不吃主食,而且蔬菜吃的也很少。
《读本》的第二课是“食物多样,谷物为主,粗细搭配”,其中明确指出,谷物的摄入应占人体每天摄入总能量的60%,建议6岁儿童每天摄入谷物250克。
史奎雄说,不吃米饭等谷物会导致脂肪、内分泌的代谢问题,破坏酸碱平衡,今后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因此,“瘦比胖好”也不是绝对的,关键看是否是由于营养摄入不平衡造成的。
什么都吃点 吃前先了解
史奎雄对学生的第一条营养建议就是,什么都吃点,这样才能均衡饮食。《读本》第三课“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是针对那些平时不吃蔬菜、水果的学生的。其中,推荐小学生每天吃蔬菜250克至350克,水果150克至200克。
史奎雄说,蔬菜不仅仅等于维生素,不能错误地认为通过其他渠道摄入维生素就可以免吃蔬菜了。缺少蔬菜会使身体的碳氧化能力下降,哪怕是小学生也会引发关节疼痛,这就不是补钙能解决的了。
《读本》介绍,薯类的摄入也非常重要,虽然薯类的蛋白质比谷类低得多,但含有相当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此外,由于薯类食品是低蛋白、低脂肪,还能帮助控制体重。因此,多吃马铃薯会增肥也是传统的错误观念。
如今“牛奶能不能喝”已成为热点话题,史奎雄解释,牛奶有害是指像西方人那样把牛奶当水喝,每天摄入1700毫升至2000毫升,易发前列腺癌等疾病,但根据中国营养协会推荐,成年人每天仍应保持300毫升的奶品摄入,儿童则为200毫升左右。
陆少明说,种类繁多的食物,哪些有什么功效、哪些应该多吃、少吃,从知识量看也是个很大的学问,因此《读本》还为学生普及食物方面的知识。比如黑芝麻、草莓、黑木耳、小白菜能防治缺铁性贫血;大豆富含高蛋白;大米面粉不是越白越好;乳酸饮料不是奶品等基本知识。
首堂“饮食教育课”的执教老师屠圣琛说:“虽然里面牵涉到一些初中的化学知识,但学生们做到大致了解不成问题,这些都是很生活化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