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徐州市发生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水稻赤枯病,铜山、邳州、沛县的部分镇出现不同程度灾情。其中,黑条矮缩病为历史最重病情,重发面积约2.68万亩。受灾各镇在植保部门指导下正采取多项技术措施,集中突击防控。
据徐州市农业局植保站专家分析,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水稻赤枯病是灰飞虱危害传播的一种病毒病。7月30日,记者在铜山县大许镇和徐庄镇看到,两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全体人员,每天从早到晚深入田间,逐村逐田块进行查虫、查病,指导农民科学有效地进行防虫治病,并采取排水晾田、换气解毒、调肥补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治虫、控病、促生长,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据了解,早在4月28日,市农业局、市植保植检站就下发了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防治技术意见,当时根据今年灰飞虱发生、水稻品种布局等情况分析预测,并提出了预防措施。5月20日,市植保植检站又召集各县(市)、贾汪区植保植检站长及有关技术人员召开了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发生趋势会商会。但个别地方未予重视,有的用药不当,造成灰飞虱成虫传毒扩大。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各地机插秧、旱育秧基本未受危害。市农业局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这两种种植方式延迟了播种期,避开了一代灰飞虱发生的高峰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