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穿着防护服从铅罐里取出治疗甲亢的放射性药物
提到“核”,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原子弹等核武器。近代医学如何利用它治病?用它治病安全吗?世界核医学周(5月22日-29日)之前,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走进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实地探秘核医学。
严防辐射医护人员全副武装
据了解,核应用在医学领域已有近百年历史。
华西医院门诊二楼有个特殊的候诊厅,进出口厚厚的两扇铅门显现出它的神秘。“核医学科是全院最坚固的地方,每一面墙都比一般建筑要厚一倍,里面加固了防辐射的铅,活性室的墙体更达到40多厘米厚。”核医学科教授梁正路说。
昨天,记者经允许进入了核医学病房。“你挺幸运,今天没有药物,病房里是干净的。”邓候富教授说,进入铅门前,首先要开启通风按钮,通风设备开始工作。主排风管道和每个房间相连,这是为了防止核素挥发和由患者呼吸道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病房里所有墙壁都涂抹了厚厚的铅水泥,防止辐射。护士站前的玻璃都是2厘米厚的铅玻璃,以绝对保证放射线不会辐射到外界。医护人员到病房都要穿铅衣、戴铅眼镜,还要戴两副手套。
戴计量卡超标立即脱岗休息
在核医学科室里,放射源无处不在。而且有别于放射科,机器停止运作就没有射线,在核医学科,接受了放射药物治疗的病人就是个流动的放射源。医护人员每天都会接触到这些放射源,所以每个医护人员胸口都戴着一个标有自己姓名的绿色牌子。医生介绍说,“这个是放射计量牌,里面的晶体每天都会吸收和我们同等的放射源。每个月拿出来检测一次,如果一年超过5个雷姆的标准,我们就要脱岗休息,甚至接受治疗。直到白血球恢复正常再继续工作。”
药品供给根据需要随时订购
和医院其他科室相比,核医学科没有太多药品。应该说,那些带有放射性的核物质,就是临床中的药品。而这种药品有它的特性,就是它每时每刻都在衰变。比如说131碘这种核素的半衰期为8天,也就是说,经过8天,这种放射性核素只剩下一半。另外,32磷的半衰期为14天,153钐的半衰期为46个小时。正常药品有3到5年保质期,而放射性核物质的保质期却只有几天。
正因为如此,像类似的药品,医院是很少库存的,基本上是有需求,才打电话到厂家预订。邓候富说,常用的药品都是根据患者多少随时订购。
在核医学病房的高活室里,地上放着4个装运药品的大铅桶。邓候富指着最大一个铅桶说,这个铅桶重达20公斤,而盛装的药品只有0.5至1.0毫升。而存放放射性药物的房间钥匙由专人保管,人在钥匙在,一旦丢失要立即向相关安全部门上报。
严控污染核素衰变后再处理
为了防止排出的气体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从核医学病房引出的风筒高出整幢大楼楼顶3米以上;从病房中排出的污水和病人排泄物不是直接排至地下管道,而是先排到衰变池中,经过上百天衰变,没有任何放射性后才排到下水管道。而衰变的时间是根据不同核素的半衰期测算出来的。
另外对于医疗垃圾,如敷贴后遗留的胶带、滤纸等,需要在衰变室里存放10个半衰期(如131碘半衰期为8天,则需放置80天),才能作为医疗垃圾处理,经过这样处理排出室外的核素显然已经没有了“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