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流感都有可能是因潜伏期长和隐蔽性强传入的,因此也可能会在本土扎根———
目前,甲型H1N1流感肆虐出现了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在日本出现的病例有很多被称为“非输入型流感”(本土型流感或国内感染)。这种提法无论从名称和现象上都值得人们关注。
日本最早并非提“非输入型流感”,而是指国内感染。日本厚生劳动省16日宣布,经国立传染病研究所检查确认,兵库县神户市一名17岁的高三男生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这是日本国内确认的第5名新型流感患者,也是首个国内感染的病例。理由是,从5月起该校没有学生出国,但尚不清楚学生的家人中是否有出国者。
此后,由于日本境内没有出国经历但又染上甲型流感的人越来越多,媒体便改称为“非输入型病例”。例如,5月17日日本确认的境内非输入型病例达到92例。这些确诊患者均为关西地区大阪、兵库两地学生及教师。
流感是输入型还是非输入型并非只是称呼的问题,而是会影响到对该病的防治,例如有不同的切断传染源和途径的措施。
从人类经历的流感来看,一般都是由一处疫源地向世界各地传播的。例如,世界卫生组织流感监测网提供的信息表明,20世纪有5次波及全球的流感大流行,每次都导致数百万计的人死亡,分别发生于1900年、1918年、1957年、1968年和1977年。
不过,有些专业人员认为,1900年的那次并不算大流行。而1918年的流感称为西班牙流感,说明疫源地是在西班牙,但事实上疫源地是在美国,只是正如一些人分析的那样,“苦主”西班牙没有较真,故这一名称沿用至今。而1957年是亚洲流感大流行,称为“亚洲流感”,病原菌是H2N2流感病毒,是1957年2月首先在我国贵州西部出现,5~6月进入日本和东南亚各国,随后到达中东、欧洲和非洲,10月份蔓延至美洲。1968年则是香港首先暴发流感,称为“香港流感”,也引起全球大流行,病原菌是H3N2病毒。1977年,俄罗斯发生流感流行,称为“俄罗斯流感”,病原菌是H1N1流感病毒。
所以,历史上的这些流感大流行都是只有一个疫源地,然后向世界各地蔓延。如果这次的甲型H1N1流感未脱离流感发生发展和传播的规律,则不可能同时有北美和日本(亚洲)两个疫源地。
日本研究人员对非输入型流感也表示怀疑,认为其实日本本土的非输入型流感就是没有检测出来的输入型流感。日本最早发现的是4例输入型流感,是在成田国际机场入境时检查出来的,此后日本流感人数突增,而且感染途径不明,才被称为非输入型感染。日本官员认为,有可能是日本的入境检疫“失守”。如果已经受到感染的患者在入境时没有发烧,自己也声称没有异常,“我们是没有办法的。”这就意味着日本的所有感染者其实也可能是输入型,而且就是从北美传来。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主任袁国勇也表示:“日本已开始有小区个案找不到有清楚的源头,表示(病毒)已在日本地区落地生根,若日本也发生,我相信香港一定会发生,现时的问题是:由美洲带入,还是由东南亚地区带入香港,两个可能性也开始存在。”这也表明,所谓的非输入型就是输入型,只是传播的路线和途径可能不同,但源头还是在北美。因此,这样的解释更符合流感发生和传播的历史规律。
当然,这次的甲型流感到底是一个疫源地还是两个疫源地也许还需要实验室的检测才能最后确定,但是当我们对来历不明的流感称呼其非输入型时,需要有一份细心,这对于我国的流感防控是有借鉴意义的。现阶段我国的病例都有明显的输入型特点和途径,但是,一旦遇到像日本一样查不出明显的出入境经历时,对于所谓的非输入型流感就得多调查才能下结论。因为,所有这些流感都有可能是因潜伏期长和隐蔽性强传入的,也因此可能会在本土扎根。认识这一点对此次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