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9日,河南商丘。记者还没出商丘城,带回的那三个“鸡蛋”已经开始变形脱水。 图/记者朱辉峰 |
|
5月11日,长沙。依照在河南商丘学到的造蛋技术,记者在食品化工店买到所需原料,在家做出的鸡蛋。 图/记者朱辉峰 |
卖家坚称用“海藻酸钠+明胶”可制出鸡蛋,“这是条赚钱的好道儿”;
一位研究人员表示,所谓“人造鸡蛋”是民众的误读,愿出千元收一枚人造鸡蛋;
有关部门称只是“问题鸡蛋”,坦言“缺少权威标准鉴定”;
有关人造鸡蛋的讨论持续一个多月了,长沙市工商局曾就此对市场上销售的鸡蛋进行监测,公布的结果是——消费者投诉的“问题鸡蛋”经抽查检验全部合格。但抽检结果并没有让消费者的疑虑消散,反而激起更多的质疑。
受长沙市工商局局长陈跃文委托,晨报记者辗转2000多公里路程,跨越三省,为的就是还原“鸡蛋”的真相……本报将从今日起,推出关于人造鸡蛋的系列调查报道。
针对”人造鸡蛋”,长沙市工商局日前也再次对长沙鸡蛋市场进行了监测,结果将在近期公布。
合格“鸡蛋”引质疑,商丘学“艺”追真相
“妈,这鸡蛋好怪哦,蛋黄像橡胶一样有弹性,捏都捏不碎……”
农历三月初三,湖南人有一个习俗就是吃地菜煮鸡蛋。十岁的杨成最先吃到妈妈给他煮的两枚鸡蛋,吃第一个感觉有些不对劲,咬不动,感觉有点像橡胶,而且没有一点鸡蛋的味道。剥开第二个,还是这样,再一捏还有弹性,将蛋黄往地下一扔,还能弹起来……杨成的妈妈林女士目瞪口呆,鸡蛋怎么能当球玩呢?
开始林女士怀疑是煮的时间长,把鸡蛋煮老了。但是第二天、第三天煮出来的鸡蛋还是这个样子。“当时就意识到可能买到了‘人造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