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上火”偏偏上了火
凭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凉茶饮料王老吉红遍大江南北。
明确的功能性定位,让其销售额从2002年仅1.8亿元直线蹿升至2008年突破100亿元,直接超过可口可乐成为中国饮料市场新“龙头”。
然而,“不上火”的王老吉如今“上火”了。
正当其依仗“去火配方”向150亿元冲刺时,夏枯草等去火中药材原料却被指为非法添加,以“去火”为卖点的王老吉为自己引火上身。
尽管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加多宝、卫生部先后发声明澄清王老吉食用安全,根本不存在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夏枯草)问题。但是,加多宝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仍心有余悸,坦承“本次配方风波还没有真正结束”。
多位营销专家亦直言,功能性定位、过于单一的产品结构是王老吉管控风险的内部隐患,而凉茶行业标准缺失以及对“药食同源”物质添加标准的“一刀切”做法,则是王老吉管控风险的外部隐患。
标准“一刀切”之患
本月12日,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常务副所长严卫星在卫生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王老吉中部分成分和原料不包括在卫生部已公布的允许食用中药材名单之列。一些专家学者也指出,王老吉配方里含有一味去火功效的中药材“夏枯草”,会对孕妇、儿童、老人和体虚胃寒者造成伤害,王老吉应在包装上标注相关警示语。
13日下午,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召开紧急新闻发布会,会长张俊修公开表示,王老吉凉茶饮料根本不存在添加物违规问题。他多次强调,王老吉作为一种普通食物,不需要标明什么人能吃,什么人不能吃。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针对闹得沸沸扬扬的王老吉“配方门”事件,卫生部14日终于作出正式回应,指出王老吉凉茶是依法备案和销售的产品。但对外界广泛质疑的夏枯草不在卫生部发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中的问题及能否作为普通日常饮料宣传等问题未予正面回应。
知名营销专家李光斗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王老吉配方争议的实质在于如何制定中药标准上。
李光斗指出,中药有种说法叫“药食同源”,表明其药性温和,不像西药的副作用那么大。西药都是化学合成产物,而中药则多由植物、动物和一些矿物经过炮制和其他工艺加工而形成的活性物质群构成。
因此其成分构成很难像西药一样能准确地列出其分子式,在标准制定上也很难“一刀切”,但当前一些便于管理的“一刀切”规定,“切”死了很多灵活的东西。
“去火功能”卖点之忧
卫生部及时澄清王老吉食用安全,为这场关系王老吉的食品安全风波作出了最权威的表态。
但是这场风波看上去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