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甲型H1N1流感”这个医学术语,突然成了全球性热门词汇,而检疫、隔离、留验、医学观察等防疫专用术语更持续见诸报端。对于广东而言,如果前些天我们还能沉浸在尚未见病例的暂时欢愉中,那么从昨天起,我们防范甲流蔓延的警报便骤然提升了级别。
昨日,卫生部通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1例发热病例,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初步诊断为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虽然暂未确诊,但可以肯定的是,甲流已经从外国乃至外地的一系列不断攀升感染数字真切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始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急速向全球各地蔓延,4月27日、29日,世界卫生组织两次紧急提高流感大流行的警戒级别,将其从第3级提升到第5级。这个强烈的信号表明,应对甲流大流行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6年前曾为非典型性肺炎付出惨痛代价的中国,在此次流感蔓延之际,政府实行了公开透明的防控计划,并采取了及时而严格的防范措施。即便是在我国境内第一起病例被证实之前,我国最高领导人就已采取了一系列高姿态步骤,表明中国将认真对待,尽一切努力遏制疫情。这与SARS初期一些官员淡化疫情、屏蔽信息甚至发布失真信息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一系列严格的防范措施,却一度被质疑为“反应过激”。由于中国对墨西哥AM098航班乘客实施隔离医学观察、暂时停止往来墨西哥的航班、停止进口墨西哥猪肉等措施,引发了墨西哥的一场“抗议外交”。美国、加拿大等国也持同样意见。然而,事实证明,我国得益于SARS惨痛经历的控防措施并非过于敏感,反观因疏于对潜在患者进行隔离而招致东亚公愤的日本,近日甲型流感却呈现社区爆发的趋势,非输入性确诊病例骤升,是一个活生生的教训。
应对甲流蔓延,要保持足够警觉的绝不仅仅是政府,市民同样责无旁贷。山东确诊病例患者在已感不适的情况下仍“到处跑”的消息,在网上引发了不少责骂声。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个体都能理性地对待与生俱来的侥幸心理,毕竟患者也是受害人,毕竟甲型H1N1流感病毒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但这确实是对国民社会责任感的一次巨大考验。谁都希望自己能远离病痛、幸免于难,然而,现实往往不能尽如人意,在疫情面前,公民的责任感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第三位确诊患者抵达北京感觉到自己的不适之后,便主动记录下自己的所有活动,甚至还留下乘坐出租车的票据,主动避免与外界进行接触。这都是公民责任感的生动体现。对于今日已出现疑似病例的广东,任何市民更是不应该存在侥幸心理,必须做好一切可能的防护准备,掌握应对甲流的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发生,并能在疾病不幸降临的时候迅速采取理智的办法保护自己、保护他人,最大限度地阻止病毒的蔓延、传播。
在甲型H1N1流感入侵之时,中国所交出的答卷是否令人满意,取决于政府客观的控防措施,同样取决于市民心中的控防状态,两者都责无旁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