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县乡村3级服务网络体系是健全的,信息也比较通畅,也都配备了防疫医生。修建医院并不是全部重建,有一些大楼仍然可以使用。而且,乡镇以下主要还是做防疫工作,一旦发现情况,疾控中心就会立即派人过来。”广元卫生局副局长康全德告诉记者。
康全德强调说,“板房类社区虽然人员比较集中,但具备隔离的基本条件,所以主要应该加强发热门诊,已经实施了首诊负责制。”
防控机制布防
“从四川省发现疑似H1N1患者到确诊,及至追踪密切接触者并采取隔离措施和对其进行医学观察,四川省采取了有效防控措施,防止了疫情的进一步传播、扩散。”四川省卫生厅疾控处副处长杨勇对记者说。
按照杨勇的说法:四川省这次防控得力根源于部门预案和卫生预案的及时制定并实施。
在四川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大框架下,卫生厅协同各部门制定了《应对流感大流行计划及应急预案》,并且每天根据此项流行病的研究进展制定医学技术规范。
“此次四川省将甲型H1N1疫情分级为:防止传入、发现输入性病例、局部传播和大规模流行四级。这是一个机制上的创新。”杨勇说。
早在4月24日,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已经将目光锁定在当时还被称作“猪流感”的甲型H1N1流感上。
4月29日下午,四川省卫生厅发了加急内部文件,紧急通知各市、州加强流感应对措施。
正是这个加急通知为四川省迎战内地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奠定了基础。
四川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邓绍平介绍说:在本月9日发现乘坐3U8882航班下机后首例感染者主动到省人民医院进入之前设置的发热门诊要求检查之后,医院根据当时该就诊者的体征,已经启动院内防治甲型H1N1流感病毒卫生应急处理预案,请检验科做咽拭子取样检查。
根据杨勇的介绍,当时病人和家属有恐慌、烦躁情绪,表现出不配合状态,尤其是家属,超出限制区域活动,执意离开医院回家。四川省人民医院在积极劝说争取他们理解的同时,把情况报告给了医院所在地的青羊区CDC及省卫生厅。
“这是根据属地管理原则而实施的正确步骤”。杨勇告诉记者,“之后进入第二道防线,也就是四川省CDC(疾控中心),当晚12时许,四川省CDC微生物所专家赶赴省人民医院采样并留下标本。”
凌晨3时左右,标本进入负压实验室,进入核酸提取技术流程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time RT-PCR)检测程序。5个多小时后,检测标本判断为阳性。
“按照检测结果,零报告制度就要启动,各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就要响应。”杨勇说,“为了谨慎起见,省CDC启用另一组专家开始第二次检测,采样分析之后的结果仍然是阳性。”
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有关法律,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需要国家CDC试验确定。当晚11时,该病毒标本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北京的国家CDC。经连夜测试,11日早晨六点多钟,首例甲型H1N1病毒得以最终确诊。而早在5月10日,卫生部在第一时间将四川发现内地首例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消息对全社会进行了通报。
“这之后是启动专项预案,根据各个需要联动的部门职能、级别和权力不同协力配合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追踪。”杨勇说,“在这个层级之下,各个部门启动部门预案,卫生部门启动卫生预案,省卫生厅根据这一新型病毒的研究结果每日通报最新防控情况,以及制定医学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