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张“体外”管理
成德方院长所在的舞钢职工医院是河南省舞钢市当地最大的医疗机构,却因为企业医院的身份,长期享受不到与地方医院同等的政府待遇。“只要是政府安排的任务都要完成,然而由此产生的费用却全部需要医院承担,得不到任何财政补偿。”为此,他建议尝试体制外管办分开的方式,“在卫生行政体制内,每家医院都在重复建设,做同样的事情,造成大量卫生资源浪费,所以应该在卫生行政部门之外设立独立的医院管理部门,才能保证对医疗机构的平等待遇。”与会55%的院长都支持成德方的观点,主张体制外管办分开的方式。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杨湛也非常赞成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服务的竞争应该是有序竞争,否则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中心城市的医疗机构数量较多,原来分属不同部门,形成了不同的服务群位和定位,这就需要在规划的时候,适当拉平差距,结合自身定位,找准适宜的发展位置。”
“应该整合卫生资源,建立区域性医疗中心,例如临检中心等”,成都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院长温贤敏对区域卫生规划的理解是,每家综合性医院都应该建设一个重点专科,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区域性医疗水平,也可节约总成本,将卫生区域资源做到最大化利用。
在公立医院转制方面,杨湛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应该合理调整公立医疗机构比例,特别是对增量资源的调整,应该进行民营化改革,合理规划公立医院及民营医院格局。对于存量部分,因为涉及到人事制度、保障制度等难点问题,所以需要慎重处理。否则,由于医疗机构自身缺乏品牌,能否经受住转制的冲击,将是政府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取消行政级别
“管办分开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要实现管办分开,必须推进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国内知名医改专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在论坛上指出,“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重点,也是难点。公立医疗机构只有与行政部门脱离行政隶属关系,才能成为真正独立的法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只有规模大小之分,名气大小之分,专科与综合之分,而不应该拥有行政级别。”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财会分会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总经济师徐元元与顾昕的观点不谋而合。她从医院财务管理的角度预测了公立医院改革的趋势,认为在医院推行法人治理结构,可以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和代理关系,以及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权力配置格局,还可以让医院拥有独立的财产权,承担全部财产的经营责任, “政府直接向公众提供的医疗服务应着重于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诸如公众健康安全等。政府应逐步从社会资金愿意进入的医疗机构中撤出。”海南省医院评鉴与医疗质量监管中心主任刘庭芳教授也在会上强调政府职能
转变与公立医院改革关系密切。他认为,卫生行政部门在管理公立医院时,应该行使两项职能:一是法律授予的卫生行业行政管理职能,二是国有资产所有权代表的职能。他指出:“这两项职能虽然都体现了国家意志,但两者性质是不同的。政府部门有必要将它们分别交由不同的机构行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