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的心脏为何会长在右边
■一个心脏位置颠倒的人是怎样生活的
在许多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中,都有类似的这样一个情节:主人公遭枪击或刀刺了,伤口正好在心脏部位,可以说是致命的,然而奇迹发生了,这人的心脏不是长在惯常的左边,而是右边,所以他又从鬼门关回来了!
这是杜撰的吗?不,世上确实存在这样的人,他的内脏分布跟平常人是完全相反的,例如心脏在右边,而肝脏在左边,就好像镜子中的影像一样。
于是,医学上把这样的人叫做“镜面人”。
“镜面人”极为罕见,十万个人中间可能出现一例。家住南京浦口的邵震,就是一位“镜面人”,在他的身上会发生哪些奇特的故事呢?
邵震的捐献遗体纪念证
邵震至今都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好奇
心跳的感觉从右边传来
今年85岁高龄的邵震老人,和老伴居住在浦口浦东村一单室套的房子里,自从59年前无意中得知自己是罕见的“镜面人”后,他早已渐渐习惯了适应旁人的好奇心。
邵家显得有点拥挤,但老人看到记者来访还是很开心,一直都在微笑。看得出来,邵老精神矍铄而且身体很健康,记者都有点不相信眼前的他就是一个“镜面人”,老人笑了,说:“不信?你可以摸摸我的心脏位置!”
记者小心翼翼地将手放在邵老的左胸部,果真没有一丝动静,可当手挪到右胸时,顿时可以感受到心脏强有力的跳动。一旁的摄影记者也觉得不可思议,征得邵老同意之后,他也将手放到老人的右胸部,感受了一会儿,这才深信不疑。
他的阑尾怎么失踪了
邵震是在什么情况下才发现自己与常人的不同之处的呢?除了心脏之外,他体内的其他内脏位置还正常吗?
邵震告诉记者,早在1950年,他就发现自己的内脏位置与常人不同了。那一年的中秋节前夕,他在南京市区开会,大概是受了凉,肚子突然剧痛起来,于是他被同事紧急送往位于丁家桥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即现在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医生根据邵震及其同事的描述,判定他是急性阑尾炎发作了。可是,当医生给他做检查时,问题却出现了——阑尾炎疼痛应该是在右下腹位置经常反复的疼痛,而他却按着左下腹直叫唤,医生按压他的右下腹,他没反应,可医生轻轻一碰他的左下腹,他就冷汗直冒。见此情景,医生也对自己的诊断不自信起来,建议送往其他医院看看。
在鼓楼医院,医生给邵震作了全身体检。透视的时候,邵震听到观察室的医生在喊其他医生进去。过了一会儿,出来一个医生,让他不断地变换身体位置,好几分钟之后,他才被扶下来。然后,医生通知邵震的同事,说邵震的身体结构有点与众不同,暂时不能动手术,先药物保守治疗。接下来几天,邵震就一直注射盘尼西林治疗,后来竟也痊愈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邵震知道自己的身体内脏,包括心、肺、胃、肝、脾、肠,都是反着长的。
“镜面人”拍X光片8天瘦了20斤
1954年,邵震因为哮喘,又住进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那时它已经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就在这次住院期间,他的主治医生找到了他,跟他谈了许久。谈话的内容,邵老至今还清楚地记得。
当时,医生说:“小伙子,你的身体结构比较特别,医院很少见到你这样的患者,没有相关的治疗经验。你看,你现在是小毛小病,那还不打紧,简单治疗就行了,但如果是内脏器官出现大毛病,我们就束手无策了。你能不能让我们多拍几张X光片,留做医院教学研究使用,就算是为医疗事业做贡献了。”
对于医院的请求,邵震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在采访中,当记者问他有无报酬或住院期间因此受到特殊照顾时,他笑了,“那个时候的人,觉悟高着呢,处处讲究奉献,哪会提钱的事啊,我还是照样自己掏钱看病。”
“拍X光片伤人啊。我拍第一张片子时,体重九十多斤,拍了八天后,就剩下七十多斤重了。”邵老告诉记者,拍片子的时候,早晨不能吃饭,一天只能拍一张,拍片室离住院部比较远,他气喘吁吁来回要走半个小时,拍片的时候,还要赤膊上阵,以前的X光机辐射又大,连续拍了八天之后,他明显消瘦,体力不支。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的哮喘老毛病又发作了,住进了当时位于下关姜家园的南京市第二医院。医生对我的身体感到特别好奇,又把我从头到脚拍了个遍,也就是这次,医生告诉我,我大脑的左半球和右半球也是颠倒相反的。”邵老笑着说,“后来我都怀疑,是不是我身上的穴位也是相反的。不过,我没去找医生证实,自己瞎想想,没当回事。”
胚胎细胞的神奇纤毛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会让一个人的内脏反向生长呢?邵老告诉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浦口的一家医院,一位医生曾经告诉他,这可能和胚胎发育不良有关,但具体原因,那位医生表示非自己专业,无法进一步解释。
东南大学基础医学院遗组胚教研室的杨老师告诉记者,卵细胞受精以后,就开始了有条不紊的发育过程,经过卵裂、囊胚期、原肠胚期,到细胞分化、器官建成。心脏这个器官为何会长在左边,它是由受精卵哪个发育时期决定的?这个属于发育生物学的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异常复杂,大概在上个世纪末,才有研究人员摸到了一点门道。
据杨老师介绍,一直到2004、2005年时,美国、英国和日本的有关专家才有了进一步的发现,他们通过小鼠试验发现,很多胚胎细胞长有纤毛的结构,更关键的是,原肠胚期胚胎有个对体态形成和发育有关键作用的结构叫node,长在胚胎表面的中线上。在组成node的细胞的表面,有很多纤毛,这些纤毛全都按反时针方向摆动,让细胞表面的液体产生一个向左的流动。这会让细胞表面液体里包含的某些信号蛋白,都集中在胚胎表面的左边而不是右边,因此左侧信号蛋白的相对浓度高于右边。在这个基础上,左右两边的胚胎细胞就会受信号蛋白的不同调控而表达出不同的蛋白,再进一步导致不同的脏器发育。而正是这些几乎看不见的神奇纤毛的单向摆动,造成某人的心脏只长在左边而不是右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