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现状
有些“无抗奶” 实际上也“有抗”
“肯定有一些企业在收购中,使用有抗生素的原奶。”一名业内人士称,“一些大企业虽然标志‘无抗奶’,但实际上也是‘有抗奶’。”其解释称,一些企业自己收购鲜奶加工奶粉,但是制作酸奶时却不用自己的奶粉,而是用进口奶粉,为什么?因为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乳酸菌不能生长、发酵,根本做不成酸奶。
“我国的产奶牛共有850万头左右,不可能每头牛都不生病,生病的奶牛在使用药物后4天内所产牛奶中都有抗生素残留,是不能进入商品奶渠道的。”
该人士称,不少奶农为了减少损失,仍然让这些原奶进入了商品销售渠道。长期饮用含有抗生素的牛奶,其青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与牛奶中的钠等元素进行化学反应,可能产生肾结石。长期饮用“有抗奶”,会使正常人被动接受,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说法
光明 八年投入上亿元 叫停损失惨重
“最近,北京、上海的一些商场强行下架光明产品,是不合理的。”龚妍奇昨日表示,光明乳业在过去八年内对其原奶均保证“不含抗生素”,也从未在其产品加工中使用过任何“抗生素分解剂。”2002年,光明与上海农委一起推出“无抗奶”,把抗生素指标检测作为企业自身的标准。
“从上海本地牧场开始,逐步在全国各地推广起来,八年来,光明为‘无抗奶’投入上亿元,叫停让光明损失惨重。”龚妍奇称。
专家 强制企业拒收抗生素残留原奶
“从多年前开始,一些专家就给国家相关部门提出,要将‘无抗’作为强制性的奶源收购标准,但是始终没有引起重视。”王丁棉说。“无抗奶”已成为通用的国际化原料奶收购标准,但国内的养牛业生产水平比较低,奶品卫生标准要求也比较低,直到目前仍没有这样的硬性指标。
王丁棉呼吁,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修订生鲜牛乳收购国家标准,希望政府部门加快修订,强制规定所有乳制品企业拒收抗生素残留原奶;乳制品不得检出抗生素残留;并专门指定一个部门检测奶源抗生素残留。
市奶协 检测并不复杂 市民不必惊慌
市奶品行业协会表示,禁止不必要的“卖点”是原因之一,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禁止部分企业为达到“无抗”的目的滥用添加剂。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称,牛奶中添加“解抗剂”会导致喝奶的人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大大降低。在发达国家,抗生素指标一直是奶制品的必检项目。
但市奶协同时表示,“无抗奶”的检测并不复杂,目前国内较大较规范的乳企,都把这项检测确立为“常规检测项目”。市民不必过度惊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