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医保的逐步推行,让广大市民尽享优惠。然而,却有不少个体诊所由于不能让患者刷卡就医,因此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有的费尽心思申请办理医保定点机构,有的则开始将门诊转让,准备转行。这些以前给市民带来很多方便的"小门诊",因难以搭上"医保"这一便民车而陷入生存危机。
部分小诊所病人锐减
买药去平民大药房,看小病则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从去年10月1日济南市正式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来,54岁的“老病号”牛建(化名)逐渐养成了这一习惯。每次去拿药看病,他都要先看看带没带医保卡。
牛建住在南辛中街社区,他家附近就有一个小诊所。以前,他和老伴是这家诊所的常客,但现在即使买0.5元的药,他也要去药店,因为这家诊所不能刷卡。
像牛先生这样的市民不在少数。4日上午,一家个体诊所负责人冯女士提及目前状况诉苦说:“现在的经营状况太差,都受够了!”冯女士2003年初随学中医的丈夫来到南辛街开了家诊所,这里居民集中,很长一段时间小诊所红红火火。
该诊所40多平方米,两张病床,四五个输液架,记者来时,该诊所里只有一个小伙子在输液,很安静。冯女士说,“这小伙是外地的,自从医保卡推广以来,周围居民都去医保定点门诊,基本都不来了。”她算了一下,去年此时,每天诊所单输液的病人平均就有15到20个,而现在每天来四五个人已算多的,有时一整天不见一人,“得盘算着干点别的了。”
在东仓小区经营门诊已有十三年的谭医生也说,明显感到了压力,病人减少了约三分之一。
延伸采访:
定点机构申请难
文西诊所的张女士也面临困境,其诊所1996年开办,从昔日的兴旺到今日的冷清,张女士焦虑之际,正想法申请纳入医保系统。张女士感叹,每年劳动局审批的名额有限,个体诊所想申请太难了。她咨询过多次,但还是没结果。
冯女士则说,据说诊所面积要达到60平方米以上,还要有大型设备,这些对有些个体小诊所来说,门槛太高。“各种医疗改革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可是无论是国家规定还是地方政府文件,都只字没提我们个体小诊所。”谭医生说,他也想到有关部门申请成为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但是了解到的信息让他泄气,一个朋友交上申请已经一年了,至今未办下来。
青后小区的维康中西医门诊,门口的牌子上写着定点医疗。该诊所的王医师说,他们之前花了两年时间,才在2007年办下来定点医疗机构的手续,但是至今诊所还没有安装医保卡刷卡机。这直接影响到诊所的经营,以前好的时候每天都有四五十个病人,现在一般只有七八个。
●分析
个体小诊所前景堪忧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东仓小区共36栋居民楼,就有8家小诊所。像东仓小区、长盛小区、南辛小区等开放式小区,每个小区都有七八家小诊所,而一个社区一般只有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据统计,目前济南市个体诊所、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厂企卫生室、乡村卫生室等共有4000多家。
据济南市劳动局医疗生育保险处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个体诊所可以申请定点医疗机构,但需要有合法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还要具备24小时为参保人服务的条件。济南市卫生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大量的个体诊所,的确很难享受到医疗报销这种政策。但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医疗机构的条件问题,而不是政策的问题。具备条件的民营诊所,一般不会受到政策限制。”
而另据一业内人士称,真正审批下来的寥寥无几,并且即便申请下来,定点的个体诊所医药费居民自付比例比定点的社区服务中心高5%。“如此一来,居民还是倾向于社区服务中心,另外,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和农民工参保率提高,这些个体诊所迟早会退出历史舞台。便民门诊遍布各个小区,数量很可观,如果这些诊所退出市场,那关系到一大批人的就业、择业问题,这些已经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人到哪里去?”槐荫区医院一位管理人员担忧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