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我是这里开过刀”,“爷爷,我腿上打了钢钉”……今天下午,聚源中学受过地震伤的孩子们在简易教室中间的碎石场地上拍着队,挨个儿接受前来我省参加骨科抗震救灾周年纪念学术会议的全国各地和海外骨科专家的检查。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会长邱贵兴院士、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骨科系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赵以甦院士等骨科权威专家参加了此次回访。中华医学会四川省分会副主席祁国明也陪同前往。
据悉,5.12大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就有以医院为单位的包括骨科在内的各医疗队陆续奔赴汶川、北川、青川、绵竹、什邡、都江堰、平武、彭州等重灾区。同时,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合成立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抗震救灾骨科救治中心。骨科学会一行先后赴绵阳市中心医院、绵阳骨科医院、绵阳中医院、绵阳市第三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会诊重症伤员。
据组织这次回访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会长,我省华西医院骨科主任裴福兴介绍,本次抗震救灾周年纪念学术会议的目的就是要认真总结全国骨科界抗震救灾经验,特别是骨科急救和康复护理心得,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奉献精神。在会议筹办期间,组委会就收到大量专家反馈意见,要求看望受伤学生,于是不得不再三挑选专家团成员,并积极促成回访成行。“所以你看,第一天开幕式,就安排了这个特殊环节,刚一宣布会议启动,我们就从会场直奔聚源镇了。”
第一个接受检查的孩子小非地震当时被压9个多小时,患有因腿受压而导致的骨筋膜综合症。送医时腿已经不能动了。裴福兴教授一看见她,就兴奋地说,“这个娃儿好勇敢!”。检查完毕,教授拍拍小非的肩膀,鼓励她好好学习,快快康复。此前,聚源中学校长在场地上摆放了几张课桌供专家坐诊,但都没派上用处:专家们一看到孩子们,就忙不迭地端出椅子,让孩子们坐着,哪怕白发苍苍的老专家,也是自己或蹲着、或弯腰进行检查。不少孩子还把最近的X光片子带了来,专家细致读片,仔细检查,并指导孩子们如何加快康复。
纤弱的雨丝飘过孩子们天真而平静的脸庞,仿佛这只是一次例行卫生检查。接过专家送来的礼物,他们真心感谢,笑得开心。只有当他们挽起衣袖或卷起裤管,那一条条疤痕或人造关节和假肢才提醒人们,他们经历了怎样的灾难和伤痛。来自山东省人民医院骨科的08抗震救灾医疗队队长周东生主任感慨地说:“原来我有一点犹豫,要来成都,就要重温那些日日夜夜,我觉得很揪心。但是现在看到重建速度那么快,孩子们恢复得都很好,我非常高兴。”
据悉,今天起,有500多位各地专家聚首成都,研讨应急灾难骨科救援经验。之前,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抗震救灾周年学术会议已经收到了1300多篇专题论文,已集结成册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