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之时,一个涉及千家万户的话题在新疆热起来。 3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主席联席会议对稳定奶业发展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2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稳定奶业发展的意见》。 4月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
春暖花开之时,一个涉及千家万户的话题在新疆热起来。
3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主席联席会议对稳定奶业发展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2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稳定奶业发展的意见》。 4月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召开由各地州市主管领导和教育、卫生、
质检、工商、发改委、财政厅、畜牧厅、农业厅、交通厅、民政厅、食品药品监督部门以及乳制品企业参加的稳定奶业发展工作会议。4月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再次召开稳定奶业发展新闻发布会。连续召开关于奶业稳定发展的会议,目的只有一个:发动各地尽快采取措施,动员全社会扩大消费,稳定生产,保护奶农和乳品企业利益,促进奶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而在出台的所有措施中,一个重中之重的工作是:全面推进学生饮用奶计划。
记者了解到,学生饮用奶计划不是新疆首创。早在2000年,教育部、卫生部等七个部委就曾在全国推广学生饮用奶计划。但九年过去了,这项工作可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一项旨在利民的计划,为何在推广九年后还是如此状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此次再提此计划,借以稳定新疆奶业发展是否能见成效?学生饮用奶这道门坎为何如此高,难以跨过?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出台
温家宝总理曾提出:全国人民每人每天一斤奶。这目标,目前似乎很难实现。以新疆为例,作为我国五大畜牧业省区之一,新疆各族人民有喝奶的习惯,各地奶牛也很多。据新疆畜牧厅统计,新疆2008年能繁母牛存栏达260.7万头,牛奶总产209万吨,平均日生产牛奶5730吨。全区共有52家规模乳品加工企业,乳制品花色品种达40多个。
相关部门的统计表明,新疆人均年消费牛奶25公斤,离温家宝总理提出的目标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如果达到每人每天一斤奶的目标,新疆年人均消费应达到180公斤。这与现实情况还有155公斤的目标。如果按新疆现有人口计算,仅此一项,新疆的牛奶消费每年就要增加300多万吨。
而对学生而言,每天喝牛奶无疑是对身心健康最好的帮助。我国青少年营养不均衡问题早就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喝牛奶来增强国民素质,提高人民的健康营养水平,是比较可行的办法。日本早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就开始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增加了牛奶饮用的强行推广,几十年后,日本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数据均超过了战前水平。
正是看到这一点,我国在2000年也出台了学生饮用奶计划,希望通过此计划的推广,一方面推动国家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优势产业;一方面提高青少年的营养健康水平,提倡“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理念。
为做好学生奶饮用计划工作,国家出台了严格的企业生产标准要求。以新疆为例,52家规模乳品企业中,目前只有三家被农业部批准可以生产学生饮用奶。其他没有经过批准的企业无权生产学生饮用奶。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在推广这项计划时是十分小心和慎重的。
但实际情况又怎样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绍宁说道:“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这项计划算是客气的了,它自推广那天,就陷入了一个怪圈。人人都知道它的好处,都在尽力推广,但几年下来一看才发现,学生饮用奶计划没有什么大的进展。去年我们就曾想拿出300万元资金,在54所学校建设学生饮用奶储藏设施。但因为种种原因,这笔资金今天还在账上,一分钱也没有花掉,更不要说政府没有投入的学生饮用奶推广了。”
新疆重提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动力何在
虽说新疆是传统的五大畜牧业省区之一,但真正实现新疆畜牧业大发展却是2002年以后。在自治区各级党政、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下,新疆奶业持续快速发展,在规模、效益、质量、生产方式、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奶业在优化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昌吉市为例,奶业收入已占到农牧民纯收入的四分之一。去年农牧民增收部分,有100多元来自养殖业,占三分之一。仅以大西渠镇幸福村为例,全村60多户养牛户都加入了合作社,建起了集中的挤奶站,村民每天两次将牛赶到挤奶站挤奶,月底合作社与大家结账算钱。
但这一好的发展势头到2008年10月遭遇到强大的冲击。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三鹿奶粉事件”的影响,新疆奶粉销路受阻,乳品企业积压奶粉一度达到6000多吨。全区每天约有350多吨原料奶交售困难,局部地区出现奶农倒奶和卖牛、杀牛现象。特别是主产区奶价持续下跌,今年1至3月,新疆原料奶收购价平均每公斤1.7元,同比下降22%。
自治区副主席钱智分析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从外部环境看,主要是“三个不利影响”:一是受“三鹿奶粉事件”的不利影响,乳品消费信心难以在短期内恢复;二是受多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乳品消费市场持续萎缩;三是受养殖成本上升的不利影响,养殖利润空间缩小。从内部环境看,主要是“三个不适应”:一是乳制品结构不合理、质量水平不高,不适应市场消费日益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需求;二是养殖方式总体呈现落后态势,整体生产水平和规模效益不高;三是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奶农市场化组织程度不高。
|
点击选择表情标示你此时的心情 |
|
高兴 |
|
0 |
|
|
愤怒 |
|
0 |
|
|
无聊 |
|
0 |
|
|
搞笑 |
|
0 |
|
|
冷汗 |
|
0 |
|
|
惊讶 |
|
0 |
|
|
难过 |
|
0 |
|
|
垂涎 |
|
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