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名单:同济医院副院长徐永健
协和医院副院长孔维佳
武大人民医院副院长王高华
武大中南医院副院长章军建
日前出炉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公立医院要强化公益性,并对医院管理、药品管理等提出多项新政。
这些政策,对医务工作者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些变化,能解决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吗?
昨日,我们特别请出四大医院的负责人,听他们讲一讲新医改将带来的影响。
医院更“公益”,口号还是行动?
问:新医改提出,公立医院要摒弃市场化、强调公益性,医院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王高华:公立医院以前一直在做公益活动,如义诊、公共卫生服务、防病救灾、急救任务,还有医生下基层、设备配送等,都属公益行为。此次新医改,主要是对公益性进行了强调和加强,以后,公立医院还会从人、财、物各个方面进一步体现其公益色彩。
孔维佳:作为公立医院,应做好以下几种工作:1、积极参与执行新农合、居民医保、职工医保三种基本医疗保险,积极参与疾病预防工作,为解除广大群众疑难病症服务;2、在普及医疗水平方面,作为大型公立医院、教学医院,做好基层医师、社区医师培训工作;3、我们的医生应到各个基层乡镇地区进行服务,帮助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4、大型公立医院要开发、引领和推进国际先进的医疗诊疗规范化技术。
明确医院法人,患者受了什么益?
问:新医改对公立医院法人地位进行了明确,这对医院发展和患者就医将带来哪些影响?
徐永健:公立医院改革等诸多问题,需要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
章军建:这对医院和患者都有好处。医院法人地位明确后,既方便政府监管,自身运转也会更有规则。而医院运行机制合理,患者当然会受益。
孔维佳:个人认为,这有利于医院科学管理和决策,有利于公立医院持续高效地发展。医院发展得更好,才能更好为患者服务。
王高华:明确法人地位其实是对责、权、利的明确,我暂时还没有看到相关更详细的表述,但总的来说,这有利于加强医院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对患者来说会是件好事。
医生走穴合法,好处究竟在哪?
问:新医改中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医生“走穴”否会影响医院管理和患者就医?
孔维佳:这不能简单地理解成“走穴”。大医院医生到基层,并不是说就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个人认为,国家政策是鼓励一些有时间、有能力、高水平的医生,在不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余力到基层服务,只要管理到位就不会给医院带来太多负面影响。而且,医生到基层,不仅让患者就近就医,也能在基层医院传播更好的技术。
王高华:从均衡医疗资源角度看,医生“走穴”有一定的好处,但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作用,如医疗纠纷。新医改其实是对医生“走穴”进行了规范,医生在干好本职工作、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可以“走穴”。但对这种“走穴”,国家应该有细则出台,如在医生资质、技术水平、医德医风等方面做相应的规定。
章军建:大医院医疗技术资源丰富,有些高水平医生的劳动价值在其所在医院不一定能完全得到体现,而小医院医疗资源缺乏,医院、患者都有需求,所以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有一定正面效果,一些西方国家就采取的这种方式。但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不便于管理,关键就是需要明确的疏导渠道,制定相关的政策监管。
取消药价加成,患者负担能减多少?
问:取消药价加成,患者负担就减少了吗?与此同时,医疗服务费要是上涨,患者负担会不会反而加重?
章军建:我认为取消15%的药品加成给患者带来的实惠有限。其实,从两年前开始,医院就开始加强对药品的管理,已不再靠15%的加成赚钱。反而是其他的医疗材料、器械等方面的花费,成为患者医疗负担的重要部分。
王高华:任何一种服务都有基本成本,医疗服务也不例外。提高医疗服务费,其实是回归医生本身的劳动价值,不能将医疗服务费上涨看成是对取消药价加成的一种补偿。根据不同医院、地区、专业,医疗服务费的测算应该是一个动态管理,可能会有升有降,我认为患者不能只简单地认为加重了负担,而应该看是否“物有所值”。
孔维佳:个人认为,基层医疗机构主要定性为公益,其医疗服务费不会太高,高级医院应该要高一点点,因为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疗水平存在差别,越高级别医院医生成长的成本会越高一些。
药事服务费,是否拆东墙补西墙?
问:为减轻患者负担取消药价加成,但又增设药事服务费。这项费用会不会最后由患者买单?
王高华:药事服务费简单讲就是“医生开一张处方的劳动值多少钱”,以前的处方虽然也包括了医生一定的劳动价值,但新医改增加“药事服务费”,使其更加明晰,将医生劳动价值和药价分得更清楚。至于是否由患者买单,要看细则如何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