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初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确立,将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带来很大的影响。
日前,部分地区基层社区医生和管理人员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指出,基本药物目录的推行将给社区发展带来一定影响。有专家指出,社区应“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带来的利好。
科学遴选基本药物目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张新平教授认为,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会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包括提高其医疗质量,减少医疗风险,增加门诊量等。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更有利于落实社区基层医疗机构本身的功能要求,有利于其持续性发展。此外,政府也可能为此给基层医疗机构更多的财政补助。
事实上,早在2008年10月21日召开的“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研讨会上,卫生部一官员指出,我国确立了基本药物制度7个基本政策框架,其中包括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完善基本药物的支付报销机制等基本政策。
这次会议还提出,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救助使用的基本药物主要由政府支付,基本医疗服务中使用的基本药物由政府、社会和居民三方合理分担费用,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应高于非基本药物。
另有专家指出,相对于“看得见”的利益,建立规范、科学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和调整机制也为社区基层带来了“看不见”的好处。遴选科学的基本药物目录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第一步,应按照“安全有效、价格适当、使用方便、中西医并重”等原则,合理确定我国基本药物品种和数量,包括临床基本用药、疫苗、血液制品等,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不断优化基本药物品种与结构。这将使社区基层用药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有消息灵通人士称,“新医改”对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药物使用的要求,已由“应全部使用”悄然改变为“应全部配备使用”,这是因为“全部使用”会对社区基层带来不小的影响。
张新平指出,这些影响可能包括:社区经济收入减少,工作考核增加;由此带来的社会期望增加,进而导致压力增加。而以上问题又会导致现有人员工作积极性下降、流失等。
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陈家应教授认为,如果没有其他配套政策,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必然会给基层医疗机构带来收入减少、业务收入利润下降,进而出现生存艰难等消极影响。但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对广大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需求的满足、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却是十分重要的基础。
“没有政府投入的加大,基本药物制度可能很难在基层实施。”陈家应强调。
社区应提升服务价值
一位不愿具名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称,“配备”的意思就是基本药物在社区保证有供应,但在开处方的时候可以使用基本药物,也可以使用非基本药物,这让许多社区松了口气。
此前,有患者反映,有些常用药在社区配不到,有社区医生指出,这其中既有《目录》范围太小的问题,也有在生产、配送环节就断货的问题。如果在社区强制使用《目录》,这个“药少”的问题必将扩大,进而影响门诊量。
对此,张新平认为《目录》不小。在社区强制使用《目录》后,所谓“药少”的问题似乎扩大了,进而影响门诊量,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基层医疗机构此前仅充当了药店的角色。
“自古云好酒不怕巷子深,我认为有医德且医术好的机构门诊量一定不会减少。”
张新平说,当务之急倒是应该争取给那些有医德且医术好的人员与机构以合理的报酬和激励,社区、政策制定者都应该继续并更加努力在这方面做好工作。
陈家应对此持相似观点,他认为基本药物目录理应覆盖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应提供的药品,目前基层之所以会有这个担心,主要是基层医疗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长期超范围服务所形成的习惯。如果基本药物目录不能覆盖全部社区卫生服务用药范围,这个目录显然不合适,应该修订《目录》,而不是在推行《目录》后再放宽政策限制。
有社区管理者表示,根据以往试点《目录》的经验,《目录》中的药品定价偏低,这不但导致生产、配送环节因无利可图而断货,也使得基层医疗机构的收入大打折扣。在政府不“包底”社区的情况下,普遍或全部使用《目录》中药品,将使社区经营更加困难。
陈家应指出,这个问题仍然是如何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补偿的问题,不是《目录》本身的问题。如果社区为了维持门诊量而增加扩大药品使用范围,进而认为《目录》不够用,这应是由相关配套政策如经费补助政策不到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医疗业务就无法生存所致。社区卫生机构要做的是转变医务人员的服务理念和用药习惯,建立以全科医学为基础的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当然,前提是社区医生不靠卖药也能“吃得上饭”。
张新平则认为,之所以“以药养医”,是因为当初财政投入不足,现在社区运营困难也是有多种原因,所以增加政府投入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措施,还需要针对社区机构存在的其他关键问题采取其他配套措施,社区运营困难的问题方能解决。不能简单地指望政府给了多的财政补足,社区运营问题就可以解决。
有专家建议,社区应按照政府给基层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开展高质量的服务,同时要善于运用各种机会与手段去争取功能落实的环境与条件,这是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特别缺乏的,也是非常有用的手段,而在发达国家也是常用手段,在我国一些地区或一些单位,由于善于经营,基层医疗机构日子也很好过。基层医疗机构应当积极“趋利避害”,迎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