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医改,一场旷日持久的起草与争论。3月27日,搜狐新视角月度经济学人论坛--新医改能否终结旧顽疾在清华园召开,冀望专家学者,院方代表,医药企业充分的碰撞,力图从不同背景、不同角度解读新医改,探寻新医改走向。以下是搜狐财经从现场发回的报道:
刘国恩:破除事业单位身份约束 允许医生自由流动
刘国恩(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认为造成当前医生待遇低的根本问题在于事业单位体制的约束,只保存自己自由职业者的身份,给医生提供了创业的空间是提高待遇的根本之道,也能从根本上抑制大处方问题。
刘国恩说,目前中国的医生定位是准公务员,但是待遇远远差于公务员。相对于企业,医院没有任何自主权,融资渠道很少,这直接导致了医生待遇差的尴尬地位,
刘国恩强调要改变医生的定位,既不是企业职工也不是公务员定位,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当前的定位是最差的选择。他表示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保存自己自由职业者的身份,为医生提供了创业空间。同时,他表示中国社区医疗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极为庞大的受众群体,这既是改变医生尴尬现状的最佳途径,也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好办法。更主要的是可以避免大处方。因为,在这样的条件下,医生有了额外的更多的报酬,在公立医院服务时,就不会通过乱开药获得不阳光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