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进入医院不要占太大比重
《中国会计报》:新医改提出要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您对此怎么看?
周子君:我觉得,引入社会资本之后,对整个行业的供给、竞争和服务的提高都是有好处的。 但具体发展前景如何就得看有多少人愿意投资了。现在的问题是,社会资本进来之后,医院的盈利能力还是非常有限。
《中国会计报》:那您认为,政府应该怎样扶持一下呢?
周子君:那就需要全方位的配套措施了。扶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本身牵扯的部门就比较多,不光牵扯到卫生部门,还牵扯税务等等。现在主要是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要承担的税负比较高,这可能是影响比较大的一点。所以,我建议,可以参照一下文化企业承担税负的方式,为社会资本提供一些优惠,因为医疗事业毕竟是一个社会公益的事业嘛。
《中国会计报》:但是,如果社会资本进入公益性医院的话,那资本必然是追逐利润的,这种市场性和医院本身的公益性怎么平衡呢?
周子君:你问得非常好。社会资本进来一定是要逐利的,那它和公益医院的定位就会产生矛盾。但如果是企业医院的话,政府就可以放开一部分。目前,在总体比例上,公立医院在我们国家占95%左右,而企业医院大概占95%的一半。国家把企业医院放开之后,还有50%左右是政府所属的医院,比如省属、市属医院,这些公立医院,我不赞成社会资本进来。但企业医院可以,因为它们的很多运营习惯都已经适应了市场化运作,可以承受市场化改革,改革难度也会比公立医院小一点。社会资本参与的医院可以作为行业的补充,就是说,社会资本有盈利动机的话,就作为行业的一部分,不要占那么大的比重。
比方说咱们国家,以后医院在总体比例上,10%-20%的是私营医院,大部分是非营利性的医院就可以了。或者政府管的就是现有医院的50%,这就是政府养起来的,这样的比例就足够了。
《中国会计报》:也就是说,医疗行业的资本市场可以稍微市场化一点,但是总体上这个行业还是公益性的?
周子君:对。这个行业总体上还是公益性的,毕竟这个行业是治病救命的嘛。其实,以前有些社会资本是打算进入这个行业的,但是考察过之后,就都停步了,没有几家进来投资的。国内有些资本,像华源等等进来之后也没有办下去,因为这个行业是不挣钱的。如果国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还是应该出台一些优惠措施。
《中国会计报》:现在国外医疗行业的社会资本进入情况如何呢?
周子君:每个国家的方法不一样。象英国,就是国家把医疗机构全部国有化,而美国的医疗机构一直都是私营的。还有很多国家,像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它们采取的模式都是在基层的小诊所中私营诊所多,而大医院还是国有性质的多,这些国家的做法不太一样。 《中国会计报》:像日本、韩国的这种模式,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吗?
周子君:我倒是一直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小诊所的,但是我不提倡民营资本没有限制地进入小诊所,必须规定只有执业医师能开诊所,这是一个必要的进入门槛。现在就发现一些小诊所是没有资质的人开的,开了以后,又不想花那么多的钱请医生,就自己看病,其实就是黑诊所。对于这点,政府是必须要采取措施来防范的,就像现在很多药店请不起执业药师就不请,导致用药没有保障一样。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行业,应该设定一个技术门槛。
而大医院还是国有的、公益性的多一点为好,因为大医院很复杂,信息不对称也体现得更强一点,比如病人根本没有办法知道哪些检查没有做。要是社会资本进入大医院的话,可能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
《中国会计报》:医改要引入社会资本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周子君:目前,我国很多号称“非营利”的私营医院很有问题,他们都是钻空子,把医院性质改成非营利的,医院可以不赚钱,但是把药价抬得很高,获取利润。其实,在国外非营利医院就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就是救死扶伤的,管理人士和整个团队都遵守这个原则。所以说,我们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有些细节还是要特别注意。
就像家电下乡一样,本来家电下乡是件好事,结果有的下乡卖的家电比城里卖的还贵,把翻新的、旧的家电全卖给农民,其实这不是政策本身的问题,而是政策执行不到位,在细节方面没有做好。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系统来说,政府的政策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细则一定要做好,要细致、科学地规定技术手段、技术门槛以及相关方面。
还有一点,从国外经验来看,比如美国全国每年看病花的钱就是我们国家一年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所以还是得到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医疗服务行业的水平才能跟上。医疗行业这么多问题,说到底,还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达不到那个水平。但现在新医改又给人们吊得胃口很高,人们抱的希望都很大,以为新医改之后很多问题都解决了。其实,我觉得可能还是有很多期望都达不到。医疗行业的改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是急不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