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顾:尿毒症患者没钱治病自建透析室 医保何日眷顾?
他们是一群尿毒症患者,靠透析维系生命。他们组建了一个“自助透析室”。这是一个10人组成的特殊“大家庭”,三台透析机是他们共同的“肾”。 他们都签署过一份生死合同:“……如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都与合伙人无关,包括死亡,一切都自行负责。”(3月26日《京华时报》)
私自组建透析室是违规的。但在医院高昂的透析费用面前,他们选择了违规。他们的原则就是“活着”。“自助透析室”把他们一次次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尽管他们所用的透析机容易出现故障。但他们自己拿起了针头,“用最少的钱,活最长的命”。
不得不承认,这些年越来越多的“自×”治疗一次次地进入医疗视野:为了维持一名患病少女的生命,河南一群农民“自制”出一台简易呼吸机。这个看起来很“雷人”的呼吸机,却一点也不让那些动辄就喜欢大呼“雷人”的网友们感觉有多“雷”,倒是对当代中国农民的智慧发明产生出了更多的惊叹。
辽宁农妇张新梅,由于无钱给患尿毒症儿子进行血液透析,为了减轻儿子的痛苦,只好买来透析液,“自行”在家给儿子进行尿液透析(2007年5月20日《半岛晨报》)。网友们除了对张新梅的“医术”感到钦佩之外,更对这位母亲的“创意”给了充分的肯定。
不经过专业检查和诊断,自行用药无疑问题多多。至于没有医生护士在场的“自助透析”、自制简易呼吸机、自行进行尿液透析等等自我治疗行为,更是如专家指出的那样“危机四伏”。但在无法逾越的医疗费用面前,尚未被纳入有效医保体系之内的患者们究竟如何迈过迫在眉睫的生死门槛?如此,他们又怎来得及考虑这些“自×”中隐伏的危机?
越来越多的“自×”进入医疗视野,其中喻示的不是群众智慧水平的高超,而是对当下医疗保障水平的辛辣讽刺。所幸的是,随着某些地方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目前,“自助透析室”的成员中有的已回到医院享受正规透析了。其他患者正在耐心地等待。他们说:“我们不怕等,就怕等不起。”让我们祈祷,祝愿他们这种“自助透析室”的形式能够安全持久,让他们都能等来无需自助透析、没有“危机四伏”的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