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教育是“不务正业”?
一位临床医生,自投身到健康教育领域后,受到患者的好评,这位专家却说:“你们知道医院同行对我的评价吗?八个字——不务正业、不学无术!”
全国政协委员、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原院长阿达来提认为:现在很多大专家,医院的事已经是整天忙得团团转,做必要的科普培训,是奢谈。
所以,应该加大基层医院建设,合理分流病人,减轻大医院和大专家的负担,把专家们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有时间去下基层、做科普。
对有些人表现出的对做科普的医生说三道四、冷嘲热讽。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只能说明自己看事情的角度不够全面。
建议把医生从事健康教育、科普写作的工作,纳入业绩,给出适当鼓励奖赏机制,以鼓励医生为社会多做健康宣传。对有影响贡献大的医生给予表彰。如在医生评职称的时候,要求必须发表多少篇科普文章,做过多少场科普报告。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立医院副院长翁国星:医学会、医师学会、保健学会等,利用掌握大量医学专家的这个平台,把大量精力用于健康教育的公益事业,可以说,这些机构有能力为健康教育及科普宣传把关担纲。目前这些机构也都在做这样的工作,但还远远不够。
VIP病房该不该取消?
全国政协医卫界委员冯世良日前在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交的一份关于取消VIP病房的提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公立医院设立VIP病房,是有失公平,还是顺应市场需求,有利于医院发展?我们来听听各方的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陈仲强院长:卫生部对公立医院开展特需病房服务有明确的规定,病床数不能超过医院总体病房数的5%~10%,收费大概是普通病房的4~5倍。这是医院一定要遵守的“度”,这也是保证公立医院首先满足基本医疗的必要保障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原院长黄峻:坐火车还有硬座、软座、软卧之分,飞机也分经济舱、头等舱,百姓需求不同。医疗服务也是一样的,特需病房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前提是必须要保证基本医疗。
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总医院范利副院长:发达国家的很多医院,设立VIP病房是很普遍的现象。但要注意的是,VIP病房与普通病房在就医环境、便利条件上可以有所提高,但在医疗人员服务上不能倾斜,也就是说对待疾病应该是平等的。是否需要看专家、是否需要疑难会诊等,是根据病情来决定的,而不是看病人住什么样的病房。
“全国人民看协和”能否改观?
看病难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以北京为例,因为其医疗资源是全国最好的,全国各地的患者都来北京看病,甚至出现了“全国人民看协和”的现象。半夜里排队挂号,一个普通专家号被号贩子炒到几百元,这样的情况,医改有解决的办法吗?
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出现看病难,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基层医疗资源缺乏,没有好的医生,群众不愿意到基层医疗机构去看病。
为此,我们准备为基层培养一批医学专业的人才。比如初中毕业读5年医学或高中毕业学习3年医学,直接安排到基层或农村地区去,这样能为基层注入一批好的力量。
医学专业本科毕业以后的学生,前面一年半的时间在城市里的大医院实习,后面一年半的时间在基层工作,同时接受老师远程指导。这样也给基层医院带去了城市大医院里先进的技术。
有了人才和设备保证以后,很多基层群众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县级以下医院就能解决,这将大大缓解目前看病难的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