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利是商人的天性,而不法商贩的贪婪是没有边界的,这不是价格和利润的问题,而是社会诚信和法律约束的问题。”汪涌认为,诚信缺失是内因,监管不严是外因,内外因共同作用滋生了“问题产品”。
重罚——杀一儆百?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花样百出的食品添加剂、变幻莫测的加工工艺、扑朔迷离的商家和产地都让监管部门头疼不已。“罚!罚他个倾家荡产,看他还敢不敢!”公众关于“重典治乱”的呼声越来越高。罚,似乎成了最后的绝招。
侯嘉用一个真实的案例来表明惩罚的威力。“餐饮行业出安全事故,90%都是因为烟道不畅通的问题,很多餐饮店半年才清理一次,屡教不改,后来消防部门采取了重罚的措施,违反的商家立刻少了很多。”他认为,单靠商家自觉是不可行的,惩罚是有效的监管措施。
“重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治标不治本。”时事评论员吕传明认为,惩罚代表的是监管,是外因,诚信建设才是内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只能通过政府监管部门来发现,所以,我们依赖的不是消费者的选择,而是监管部门的惩处。”媒体评论员王志安认为,我国的惩处还不够“重”。“以这家使用‘回锅油’的火锅店为例,按照我国规定,如果消费者这顿饭吃了300元,然后状告它,能获得600元的赔偿。但是在欧美,这家火锅店赔偿的数额是所有的非法盈利,一次就告得它把所有非法利润都吐出来。”
在市场经济学中有一则名言——一个好的游戏规则会使一个坏人变好,一个坏的游戏规则会使一个好人变坏。“当这个游戏规则将让坏人付出高昂的违规成本的时候,它就会逐渐把坏人驱离出去,甚至把坏人改造为好人。”王志安认为,重罚是游戏规则中的“杀手锏”。
“那我们能否这样理解,奖励诚信企业也是一个好的游戏规则呢?自律永远都是高于他律的,仅凭外力无法形成自主诚信的行为。”吕传明以“中华老字号”为例,“像东来顺、同仁堂这些百年老店,是管出来的吗?是人家自己守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