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找到工作影响生活质量
数据:
全职患者的平均生活质量指数为65.1,高于平均值;而失业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数仅为60.6,大大低于平均值。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数与家庭收入相关,收入较高的群体其生活质量指数也较高。
在社会支持部分,超过半数(53%)的患者认为“保护乙肝患者的权益和法规得到了有效执行”。在社会关系方面,近半数(49%)的患者表示“知道我患有乙肝,朋友、同事没有因此疏远我”;但仍有42%的患者认为,很难向老板和其他人解释自己的健康问题。
专家解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庄辉)
社会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关爱、理解和支持,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此次指数显示的结果令人看到了希望,说明保护乙肝群体权益的努力,以及多年来的乙肝科普教育见到了一定成效。乙肝歧视的减少,将有助于改善乙肝群体的就业环境,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经济因素一直是广大患者非常关心的话题,医保如能覆盖更多的抗病毒药物,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改善患者的治疗状况,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患者对耐药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数据:
所有正在或曾经采用核苷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中,99%的患者认为“初治药物选择一定要慎重”,94%的患者认为“初治时的药物选择也应考虑整体治疗费用”,87%的患者认为“初治时要尽量选择抗病毒能力强、耐药率低的药物”,85%的患者认为“初治时的药物选择可能会影响长期疗效”。
正在或曾经采用核苷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中,生活质量指数高于平均值的患者,对耐药原因的认知虽略好于总体,但对“病人依从性不好,服用药物不规律”、“使用的药物抗病毒能力较弱”、“使用耐药发生率高的药物”等主要耐药原因的认识均未过半。
专家解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终身教授翁心华)
治疗观念会影响乙肝患者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很多患者由于担心耐药问题,不敢使用核苷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本调研结果也说明,患者对耐药的认识还有待提高。事实上,影响耐药主要有两大因素: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的能力以及药物抵御耐药的基因屏障高低。核苷类初治的患者,选择抑制病毒复制能力强且具有高基因屏障的药物,可最大限度地预防耐药的发生。
乐观心态有助取得好疗效
数据:
在所有受访者中,60%的患者表示,在过去4周,曾因为情绪原因(比如压抑或焦虑)而减少了工作或其他活动的时间。同时,绝大多数患者也充分认识到了态度的重要性,95%的人表示将在未来12个月,通过“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来改善疾病状况。
专家解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终身教授翁心华)
慢性乙肝的治疗是个长期过程,急于求成往往会增加心理压力。事实上,乐观的心态往往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且是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把握的因素。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患者树立理性的治疗目标,从而科学选择治疗方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