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7日上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6日下发的《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召开媒体座谈。
座谈中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并邀请《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专家组成员,我国知名中医专家晁恩祥、王融冰、刘清泉、姜良铎对方案进行了解读。
中医药擅治急病 预防须因人而异
据姜良铎教授介绍,流感的发生与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季节的交替有密切关系,属于中医“时行感冒”等外感病范畴。中医治疗流感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形成了六经辨证、卫气营血等独特理论。
建立了完备的外感病理论体系,历代中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得中医药预防和治疗流感有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从中医药理论体系发展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出,中医药并非如人们过去认为的那样只能治疗一些慢病,中医药治疗急症也有丰富的经验。
座谈会上,针对方案中的饮食预防和药物预防,几位专家一致认为须因人而异。刘清泉教授强调,尽管在方案中提及的几个汤剂和姜枣薄荷饮、桑叶菊花水、绿豆等有预防流感的作用,但是对于大多数不在疫区的非高危人群而言,在生活中注意气候变化和卫生问题,均衡饮食,适度锻炼,作息有规律是最好的维护健康的方式,没必要人人喝汤药。晁恩祥教授也提醒大众,不应该认为喝了这些汤药就百毒不侵,毕竟对于传染而言,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还是最直接的防止疫情传播的手段。
此外,对于八角茴香是否能防治流感的问题,因为家庭的烹制并不能取得八角茴香中抗流感的有效成分,反而有可能因为过食导致胃肠的不适,几位专家也表示不提倡大家盲目使用。
面对突发公共事件 中医系统反应迅速
另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获知部分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和部署下,在卫生部领导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即成立了王国强副部长兼局长为组长的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制订了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并已纳入卫生部印发的《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部署下,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已经组建了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省级中医药专家队伍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并对各地中医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中医医疗机构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已经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和发热门诊的建设,做好发热病人的筛查工作;做好床位、设备、药品和防护用具的储备工作,特别是加强对有关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储备。
一旦疫情出现,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将主动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积极组织中医医疗机构参与临床救治工作。
附: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
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感染后的临床早期症状与流感类似,有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还可以出现腹泻和呕吐等症状。
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以死亡。
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丰富的流行性感冒的防治经验,对时行感冒(流感)疗效是肯定的。在总结古今文献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制定本预防方案。
一、生活起居预防
(一)“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
(二)“食饮有节”,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刺激之品。
(三)“起居有常”,作息要有规律,多动、早睡。
(四)“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心态平衡,“恐则气下,惊者气乱”,对流感产生恐惧之心,也可导致气机逆乱,更易招致外感。
二、饮食预防
饮食宜清淡,少食膏粱厚味之品(易化生积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简单、美味的小药膳,对预防流感也有帮助。
二白汤: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姜枣薄荷饮:薄荷3g、生姜3g、大枣3个。生姜切丝,大枣切开去核,与薄荷共装入茶杯内,冲入沸水200—300ml,加盖浸泡5—10分钟趁热饮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