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市政协城建环保委组织了2012绿色北京论坛,市环保局、水务局、园林绿化局等负责人和民主党派、政协委员一起,对北京绿色发展建言献策。
民盟北京市委
>>现状
绿地碎片化致生态功能减弱
热岛效应强度加剧
民盟北京市委代表介绍了北京城市热岛效应近年来加重的情况。所谓城市热岛现象是指城区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冬天平均高出1℃,夏天甚至高出6℃。平日市民常说的“干热”就是热岛效应在作祟。
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北京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平均每10年0.22℃的速率加剧,城区年均温度的增高率是郊区的7.7倍。
>>影响
容易引发不良症状
该代表介绍,在热岛中心长期居住的居民以消化系统疾病多见,表现为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溃疡病最多,胃肠道疾病的复发周期短,复发率高。热岛中心地区居民神经系统方面的损害也较严重,神经系统患病率达30%,主要表现为神经官能症、失眠、烦躁不安、记忆力下降、精神萎靡、忧郁压抑感等。
热岛效应还加剧能源消耗。传统的空调方式能维持一个小房间或一幢楼的环境舒适性,却加剧着城市的热岛效应,进而造成能源的巨大消耗和浪费。由于空调余热排放增加,加剧了室外空气温度。国外研究发现洛杉矶和华盛顿气温每增加1°F(17.22℃),空调电能增加20%。
>>探因
绿地分布不够集中
混凝土、柏油路面以及各种建筑墙面等人工建筑物吸热快而热容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沥青路面和屋顶温度可高出8℃~17℃。在夏季烈日照射下,马路上的温度要比土地上高18℃,而水泥屋顶要比草地上高20℃。
此外,日益增加的工厂、汽车、空调、冰箱等人工排热器在消耗掉大量能源的同时,还在不停地向外“倾泻”着热量,使城市的“体温”一再升高。
一般认为当一个区域绿化覆盖率达到30%时,热岛强度开始出现较明显的减弱;绿化覆盖率大于50%,热岛的缓解现象极其明显。2008年北京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到42.5%,但是北京的热岛效应依然在增强。其主要原因在于绿地碎片化,生态功能减弱。
>>解决
调整绿化考核指标
这位代表建议,调整城市绿化考核指标,将立体绿化、屋顶绿化面积纳入考核指标,减少城市水泥或混凝土屋顶、墙体、立交和边坡的裸露表面,在新建和改建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增加绿地生态有效面积和建筑密度的要求,而不仅仅规定绿地覆盖率。
在道路规划设计标准中,主干道的走向应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安排建筑间距,设计“穿堂风”。
玻璃幕墙建筑要限制比例,这样高耗能的“玻璃盒子”建筑在欧洲早没有了市场。
道路修建中,她建议实施“透水性公路铺设计划”,在即将到来的新一轮道路维修期中,采用浅色、透水性强的新型柏油铺设公路,以储存雨水,降低路面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