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发言
李先生(司机)不生病才是硬道理
我患抑郁症十多年,是众多医院的常客,每次排队是常事,看一次病没两三个小时下不来。去年我去郑州的一家大医院就医,当时人特别多,还不时有人加塞儿,整整排了一个小时,我才挂上号。
赵先生(生意人)陪看病的都快有病了
我儿子最近喊腿疼,去康复前街一家大医院检查,排了一天队,楼上楼下折腾了一天,我和儿子都受不了。
我40岁,在嘈杂的医院里折腾一天,都快折腾出病来了。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问好药品,每天把儿子接到离单位最近的一家社区诊所输液,输了一星期好了。
如果每天再去大医院输液,我都不敢想得花多长时间。
张女士(退休工人)排队等不了放弃治病
我患关节炎20多年,腿疼不适合久站。去年11月6日,我去郑州市一家综合医院就诊,排队挂号的人实在太多。排了半个小时,我腿疼得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只得放弃。我本来是去看病的,结果什么也没做成,排了排队回家了。
分析
看病费时是医院的环节太多?
想去医院找个专家看看病?您得有耐心。采访中不少市民提出,看病过程费时间,真正与医生面对面的时间,能有10分钟都是很不错的了。
根据市民的说法,记者总结出看病费时的几点原因:
1.到大医院就诊的人过于集中。用市民冯先生的话说,大医院医疗水平先进,知名专家诊病,有保障。市民张女士也说,去小医院别弄得病没看好,还延误了治疗。
2.诊疗环节不够科学。市民李女士有次去医院想做个B超,但医生不给开单子根本不行,排队挂号、等待就诊、医生开单、划价交费,才得以做检查。自己知道查哪一项,挂号时直接交了这一项的费用不行吗?
3.预约挂号需进一步完善。郑州从去年开始实施预约挂号,市民周女士说,她一周前电话预约了一个专家号,昨日来到医院,被告知她预约的医生昨日不值班,让她重新挂号。医生临时不应诊,预约的号都没用了,那要预约还有啥用?
别把病人的性命,草率地扔在地上
今报评论员 李春晓
爱丽丝漫游仙境,一会儿变成巨人,一会儿微缩成茶壶里的小人儿。但在医院漫游的下场,要么是卑躬屈膝求人要么是疾病缠身磨人,最无辜的就是成为孟德营这样等排队等到去世的人。
心脏不适,孟德营急忙去医院看病,被派去做各项检查,他家人 “开点药先缓缓”的要求被拒绝。经历近6个小时,最后,他竟死在了去做各项检查的路上。
人不在了,谁也没有错,包括医生,他也是循程序办事,大概谁也不用背上人命官司。但是,所有的人,心里能不沉甸甸吗——眼睁睁看着一个壮年人死在医院,他的家人怎么办?世事无常,万一有一天那个人是自己呢?
医院市场化是现实情况,但尊重生命是最后的底线。
希望被医生善待,这难道是病人的非分之想?尊重生命,即使不能以对家人的温暖态度对病人,但最起码,请正视病人的痛苦和需求、无助和呼号。
在医院里的生老病死,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但对一个人的病痛如此无视,太不正常。孟德营的遭遇只是个例,但孟德营对于他的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
这年头,不找熟人不敢看病;不找熟人怕买到的都是假的烟酒茶叶;不找熟人,孩子入托上学就是难。关系社会,各项沟通成本越来越高,以至于最后自己被绊倒——除了利益和特权阶层,谁能不被这高高的门槛所伤?
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医术医德的不全面,让看病排队这样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医院让排队,我们排了;药价高,我们忍了。
可在排队的路上,有没有人把我们的生死病痛放在心上?问诊时医生能不能多看我们几眼、多问我们几句,把老祖宗留下的“望闻问切”几招都用上?
有些检查是不是必须要做?有些药是不是必须要开?有些手术是不是必须要做?
进了医院大门,病人就把身心、性命都交在了医生手上,这种别无选择的信任,有时候却落在了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