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平均每天有三百多种新药问世,它们上市前除了要经过动物试验外,还必须经过人体试药。试药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的,很多医科学生为人类医学进步愿“以身试药”、晚期患者愿“死马当活马医”斗胆用新药、经济拮据者想免费用药、消息灵通者想捷足先登用国外已上市新药……日前,记者独家探访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临床试药基地,挖掘到试药背后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
医科学生为试药主力军
“对于非抗癌药物而言,学生绝对是药物临床试验的主力军,无论国内国外。”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林桐榆副院长表示,国内外试药者的区别仅仅在于,国内的更多是医科学生,而国外的则囊括各类高校学生。“药品临床试验对象有时不是患者而是健康人群。而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搞清楚新药的药理、药性和合理的药剂量。有更多人参加试验,对药物的副作用了解肯定会更加深入。”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解释。
据广州市某医院一位经常接触学生试药者的知情人士透露:“如果说国内的试药主力——医科学生也是走职业化道路、为牟利而充当试药先锋,那是不公正的评价。”
他说,一般所谓“报酬”其实是以营养费补贴等形式提供,因为他们可能需要通过抽血等测试,试药者还要配合提供药物试用后的观察结果,报酬并不算太高,而且大部分医科学生本身愿意以身试药是因为他们明白试药对医学发展的作用,没有试药者,人类不可能再发明使用新药。
不少患者主动报名试新药
“抗肿瘤药物偏贵,所以招试药人群相对容易。”他介绍,由于抗癌药物本身可能诱发癌症,所以避免用于健康人群,而新药在国内没上市之前所做的临床试验往往是免费的。为此,不少晚期患者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愿意剑走偏锋尝试新药。
除此,另外一批“先知先觉”的患者和家属,通过网络、国外的亲朋好友等渠道,获知某些新疗效的抗癌药物在国外已经上市,并且患者反响不错,在做好充足功课前提下,他们甚至主动打电话至医院询问该药何时引进国内、是否需要试药人群,从而提前“备案”报名,并在随后的时间里不断跟进,只为获取免费试药资格,既可以捷足先登用新药治疗,还能不花高昂费用,因为新药一旦正式上市,很可能价格不菲。此外,不少经济拮据的病人也可能主动请缨试药。
有严重毒性反应须上报
“其实,任何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初次用在患者身上都是试验,SARS来临时,根本没有相匹配的特效药物,都是医生摸着石头过河。试验对患者日后的治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管忠震教授表示,“一旦试药过程发现严重毒性反应,必须报告伦理委员会讨论是否停药,并同时报告药监局。”林桐榆表示,随着监督制度的不断完善,临床试药将会越来越成熟、透明、正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