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医改时提到,“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今年要全面完成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今后三年内中央财政再支持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000所县级医院和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对此,北京大学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主任刘国恩认为,应该因地制宜,避免流于形式。
村村建卫生室是搞形象工程浪费资源 需因地制宜
刘国恩 北京大学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主任
1月21日,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到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重视社会资源的利用。但是此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着重提到这一点,非常遗憾,因为这是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非常重要的。
建立村卫生室的问题,我认为国家目前用非常有限的资源,要用到关键的地方,要起到实效。
陕西省曾经出资在各村建立卫生室,但是很多村子都很小,有一半的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村里的人很少。这种情况下,在每个村都建立一个卫生室,很多都空置了,最后变成了一个小孩子去玩耍的地方,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村卫生室的发展,不是单纯的出资建立起来就可以的,他还需要有一个持续发展下去的机制。首先,如何保证医生下沉到村里去?如果没有好医生,谁去那里看病。更重要的是,村卫生室靠什么长期运转下去?如果村子的人数不多,去卫生室看病的人不多,购买力太小,卫生室的收入就没有办法保证,最后无以为继,白白浪费了最初的大量投入。
这个村卫生室,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形象工程,流于形式。国家应该因地制宜、具体分析,不能靠计划的手段强制性的统一划分,给每个村设立一个卫生室。如果有需要,可以根据情况,几个村建一个,没必要为了形象工程非要每个村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