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将至,很多人又有了强烈的减肥愿望,但在挑选减肥产品时切莫忘了一句老话———是药三分毒。继上月禁售32种减肥保健品后,国家卫生部近期又查处了14种含有违禁药物的减肥品不可不知——
减肥药违禁成分之危害
●芬氟拉明
西药,主要通过作用于神经中枢,抑制食欲,达到减肥目的。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可造成严重的抑郁,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心跳加快、失眠、高血压和眩晕等。由于有可能引发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和心脏瓣膜损伤等病症,只推荐短期使用。该药已经自动退出了市场。
●西布曲明
具有抑制食欲和增强代谢的双重作用,能明显降低体重,作用时间较长。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轻度急躁、头痛和失眠。它属于处方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有心血管病和中风史的人更应慎用。
●双氢克尿噻
属于利尿剂,西药。对服用者血脂和血糖代谢产生不良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去氢表雄酮
为类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性激素,对人体代谢有重要影响作用。
●去甲基麻黄素
是常见的中枢神经兴奋药物,可引起厌食,增加代谢率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是国际奥委会限定检出量的兴奋剂药物。经过多年的考察,已证实它主要可引起严重的心脏并发症,如心悸、高血压、中风,甚至死亡。
买减肥品岂能随意
即将迎来阳春三月,不少爱美人士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排脂减肥计划。而如今的保健品商店里,各类减肥茶、减肥胶囊多得让人无从下手。据记者了解,左右大多数人购买意愿的往往是朋友的介绍、宣传广告,以及店员的推荐。而决定取舍的最重要一条往往是减肥是否快速见效。
但医生告诉记者,减肥是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长期过程,减肥产品应该与合理膳食、增加运动结合进行。只以减肥速度作为参考标准,往往使人欲速而不达,甚至误食了添加有害药物的减肥品,以至影响健康。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曾组织过一次京沪穗三市的调查,发现在使用过减肥品的人中有一半以上都是频繁地更换产品。超过一半的人使用某一产品的时间不足两个月。许多减肥者都希望在一两个月内立即见效,31%的人希望迅速减掉10公斤以上体重。如果减不掉多少,就立即放弃这种产品,更换其他产品。
减肥门诊医生说,选择减肥产品,不问作用机理,只盲目追求减肥效果,是一个普遍的误区。有一成左右的人甚至记不得自己都使用过哪些品牌;超过四成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使用的保健品是何作用机理。对此医生告诫,不了解减肥产品的作用机理就盲目使用是危险的。
减肥也离不开医生
很多人每年或隔个两三年就要减一次肥,他们往往把减肥看作是个人行为悄悄进行,很少考虑请医生帮助制订减肥方案,认为到处都有减肥的保健产品,不到医院就能买,很方便。
其实不然,致肥的原因很多,可能是饮食习惯所致体内营养失衡,体内内分泌紊乱,激素水平失常,多种脂肪代谢酶活性失常造成;也可能是遗传、生育和种族因素造成。
其中的一些致肥因素是防不胜防的,并非吃减肥药所能改变的,必须请医生诊断并指导对应的减肥方法。
此外,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减肥药药理作用各不相同,偷偷添加违禁药物的也不少,产生副作用的情况也很多。没有医生的指导,只凭一张简单的使用说明书,恐怕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状况的产品。
如今一些医院减肥门诊“吃不饱”,就是人们没把减肥当成一种治疗。但在医生看来,减肥也是一种治疗疾病的过程,也应该在指导下进行。
内分泌专家告诉记者,肥胖不仅是一个美观的问题,更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肥胖也是医生的职责范围,减肥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些减肥者不管自己的身体是否超过标准,盲目地使用减肥产品保持体型,这是很危险的,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而专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腰围大小、血压、血脂、血糖数值、是否有睡眠呼吸功能障碍等情况进行评值,根据评值结果提出相适应的治疗建议,并开出用药处方。一般在治疗超重病人时首选控制饮食热量和增大运动量,药物治疗只是针对体重指数严重超出正常指标,或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睡眠呼吸暂停症等肥胖后遗症时,医生才会考虑。
据了解,肥胖和超重的标准主要是依据体重指数(BMI),即看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的商。按照中国人的普遍情况,当BMI超过24时,你才算超重;超过28时,才算肥胖。比如,一个身高1.6米的人,体重在60公斤应算健康,超过64公斤才算超重,达到70公斤就算作肥胖。
潜在风险不能不防
医生之所以把体重是否超标作为建议服用减肥药的依据,是因为减肥类产品虽然多,但为了追求效果,有不少品种都添加了药物。而这些化学合成的减肥药都存在着这样那样,或轻或重的副作用,而不同的作用机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又各不相同。因此用药必须谨慎。
业内人士介绍说,不少减肥药的作用机理是抑制食欲或增加能量消耗,而绝大多数的这类减肥药都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作用,表现出易激怒症状、失眠、欣快感等。易感者及长期用药可发生依赖性,突然停药会出现戒断症状。
食欲抑制药及增加能量消耗的中枢兴奋药、甲状腺激素等,还可通过兴奋交感神经系统产生口干、瞳孔放大、视力模糊、头晕、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
使用脂肪酶抑制剂及葡萄糖昔酶抑制药等药物,胃肠道反应较多如腹胀、排气多等,前者还可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不适合长期应用。有些原本不胖的女性长期使用这种药物控制体重,会引起内分泌紊乱,雌激素水平减低,将来还很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症。一些体重不足40公斤还盲目减肥的少女,其骨骼健康水平只相当于70岁的老年妇女。
因而有些医生很少用药,除了极度肥胖的病人,其他病人坚持不给任何药物,理由是服用减肥药物会引起病人的幻想,把希望寄托在减肥药物上而忽视对饮食的控制。
而更多的医生即使用药也会注意适应症,也就是看是否属于肥胖,或者作为病人饮食控制难以耐受时的辅助用药;此外在病人饮食控制半年以上,体重仍在增加的情况下也会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