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患高血压病20多年了,自己慢慢摸索出一条对付高血压的“经验”:“我的高血压到了夏天自己就降下来了。每年过了‘五一’节我就停药,从没发生过问题。”
可不是吗,去年刚进五月,他就不再服用任何降压药了。到了六月,他参加高考阅卷,住在宾馆,白天工作比较累,晚上因天热又睡不好觉。
一天的后半夜,他感觉头痛 得厉害,同事起来给他倒水,拿止痛药,却发现他已神志不清。
急送医院测得血压为188/106毫米汞柱,再做CT证实为“高血压脑溢血”(出血性脑中风 )。经过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遗留下半身不遂的毛病。
现在,张老师再也不对人讲以往的所谓经验了,有人去看他时,他还会告诉你说:“高血压也会‘忽悠’人。无论冬夏,都不能放松对它的警惕和治疗。”
[医生点评]
夏天温度高,人的周身血管舒张,血容量相对减少,又容易出汗。
因此,高血压病人的血压会有所降低,一般较以往可降低12/8毫米汞柱。
但是,部分人夜间可能会因为天热,睡眠质量下降,造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兴奋,血管收缩,从而出现夜间血压升高,有可能导致出血性中风。
另外,天热多汗、脱水、血液粘稠、血流缓慢、血压骤降,也可能导致高血压患者突发缺血性中风。
夏季防治高血压的对策:
坚持监测血压能在家中每天自测血压最好,不能自测者也应每隔3~5天就去医院测一次血压,最长间隔不要超过一周。
如果发现气温骤变,血压波动明显时,间隔时间还要更短些。
如果发现血压昼夜峰谷差异较大或波动不规律,应去医院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了解病人的血压波动规律,并按医生意见采取措施。
多饮水防脱水正常环境温度下,人一天的进出水总量约2300毫升。
然而,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水分排出量可达到约3300毫升,若进行锻炼,则体内排出水分可高达约6600毫升。
因此,要达到体内的水平衡,就要根据排泄量调整饮水量。
比如一次明显的出汗,人就可能多丢失1000毫升以上的水分,就应多增加等量的水摄入。
饮用白开水或含盐不超过1%低盐水可有效补充体内水分。
应注意的是:
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
应该养成口渴前就饮水的习惯:经常少量多次饮水,而不是一次大量饮水;运动前后称体重,每丢失体重0.5千克,补充2~3杯水;尿色深时多饮水:睡眠时也会丢失水分,睡前、醒后各饮用1杯水。
注意降温避暑热
夏季高血压波动主要是因为炎热造成,所以主要对策是避暑降温。
可以采取制冷造凉、避暑纳凉、散热降温等措施。
现代制冷办法很多,使用空调降温时,室温不要过低,宜保持在27~28℃为佳。
也可到深山老林、峰巅、溶洞去旅游避暑。
最值得提倡的是浴水散热——游泳。
游泳不仅可带走体内过多的热量,有降温除暑之效,还可消耗过剩营养 ,降低血脂、血糖,减少脂肪储存,有强身健美之功。
根据血压调药量
一般来说,到了夏天如果血压没有过分降低,仍要维持原有剂量服药,一些人夏天血压明显偏低,若这时仍服用冬天的剂量容易使血压降得太低,出现诸如头晕、脑供血不足、浑身无力甚至导致脑梗死或心绞痛 发作。
因此,在炎热的夏季,高血压患者要经常测量血压,最好一天测3次,并做好记录。
然后把这些记录及时告诉医生,医生根据监测的结果来调整用药剂量。
高血压病人在夏天宜选用长效降压药。
据观察发现,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中有2个血压高峰和2个低谷,即每日凌晨1~2点为全天最低点,然后血压逐渐上升;早起6~8点为第一个血压高峰,8点后开始下降;中午12~13点为第二个低谷,然后血压开始上升;18~20点为第二高峰,也是全天最高之时,然后血压又逐步下降。
长效降压药一天只需服1次,具有24/小时平稳降压的作用,而一般高血压患者夏天夜间睡眠质量差,常会出现夜间血压急剧升高,会引发张老师那样的出血性中风等并发症。
这时应该选用起效快的降压药,使较高的血压在短时间内下降。
如福辛普利钠,其口服后1小时起效,2~4小时达最大效应。
另外某些患肠炎、腹泻 的高血压病人不宜服用控释和缓释类长效降压药物。
因为,这些长效制剂需要在肠道缓慢释放药物以保持长效,肠炎、腹泻患者服药后会很快将药物排出体外,达不到长效目的,反而会因药物排出使血压升高。
老年人不可过度降压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 ,为此,血压稍高些,反而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
如果不顾年龄及病人的具体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得不偿失。
一般而言,夏季老年人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左右为宜。
良好习惯,持之以恒
如果你已经养成了防治高血压的良好生活习惯,千万不要因为夏季血压有所下降而废弃。
你应坚持科学地安排每天的生活,消除危险因素,保持良好的保健习惯,诸如:早晨缓慢起床、洗漱后饮白开水或淡盐水1杯、适当晨练、耐心排便、饮食清淡低盐、三餐八分饱、控制体重、睡前烫脚或泡温水澡、保持乐观情绪等,以上措施一定要长期坚持,不可在夏季中断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