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付 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肾脏内科主任。 高血压和糖尿病与肾病息息相关
目前,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发病逐年升高,根据美国全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 )结果显示,2006年美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是11.3%,而2009年刚刚公布的NHANES数据显示CKD1-4期患者已占全美人口13.1%。仅仅三年时间,就上涨了近2%,上升率非常惊人,重视此病已成为专家及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在肾脏病临床流行病研究领域起步比较晚,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部分人群抽样调查显示,我国肾脏病的患病率在10%—11%之间,浙江部分富裕农村最高,可达14%。
慢性肾脏疾病是一种持续进行性的疾病。一旦进入慢性肾功能损害,病情往往不可逆的持续发展,直至尿毒症,也就是说,一旦患上该病,除了非常早期发现并严格综合治疗的患者有极少部分逆转之外,绝大部分患者就不可能完全好转,对他们的治疗只能是延缓肾脏的损害程度,减慢进入尿毒症的步发。但是由于肾脏疾病常隐匿起病,真正由于尿毒症到医院接受治疗的不到患病人群的1%,其余90%的人不知道自己的病情。尿毒症患者不但自己痛苦,对社会和家人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早期肾脏疾病。
可能,大家有个疑问,什么样的人比较容易患肾脏疾病呢?这个问题,在欧美国家和亚洲国家,组成人群不完全相同。在美国,糖尿病在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透析病人中所占比例是最大的,大概有45%—50%,其次是高血压,大概占27%,然后才是多囊肾,慢性肾炎等疾病。而在在中国,发病率最高的是肾炎,大概占40%,其次是高血压,然后是糖尿病。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必将步入发达国家行业。最近几年的初步调查已有明显趋势。
小结一下,一方面,高血压是引发肾脏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可导致高血压肾病,并最终进入尿毒症。另一方面,各种原发性肾脏疾病又可引起高血压被称为肾性高血压,临床上常出现水肿、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损害等异常。肾性高血压在继发性高血压中发病率最高,尤其在年轻人。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患者在发现高血压的时候,都没有能及时发现肾脏病,从而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此外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可达60%到70%,因此,高血压不但是肾脏疾病的常见原因,也是重要的并发症和诱发加重因素,高效平稳的降低血压致正常水平是保护肾脏,延缓肾功能恶化的重要措施,应该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高度重视。
未来中国慢性疾病的星宿——肾病
目前,在医学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21世纪后,由于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快速增长,亚洲国家中的中国和印度将会对世界肾脏病做出“巨大的贡献”。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糖尿病、高血压在中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最近数据表明,中国的高血压患者在2002年就已超过1.6亿,而糖尿病患者2008年初步估算有4000万之众,这两类疾病中的30%到50%经过10年到30年会发展到慢性肾脏疾病。也就是说,预计最晚10—30年后由糖尿病,高血压引起的肾脏疾病在中国也将占主导地位。但是,现在我们对肾脏疾病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很多单位在体检的时候还不查小便常规,很多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初诊患者也没有常规筛查小便常规或肾病指数,导致很多早期的肾脏疾病没有被发觉。当发觉的时候很多已经进入终末期,也就是尿毒症阶段,可见肾病的发展趋势已经不仅仅是少而窄,它也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成为了一种慢性“杀手”,悄悄潜入进我们的身体,成为未来慢性疾病的潜在危机。
专家建议有肾脏疾病的患者,首先要戒烟,加强运动;在饮食上应该注意,食用清淡、少盐的食物。少吃肉,多吃蔬菜。不要吃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等;在工作上应该注意劳逸结合。最重要的是要严格控制血压,在单纯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时,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汞柱以下,若有靶器官损害,如蛋白尿等,应把血压严格控制在130/80mm汞柱,如病人能够耐受,甚至可以到120/75mm 以下。
呼吁:全民健身控制血压防治肾病
现在,糖尿病、高血压引起的肾病,发病率很高,知晓就医控制率却很低。针对这个情况,付主任说:目前,慢性肾脏病对我国的卫生事业已经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政府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应该对中国肾脏病的现状有一个很清楚的认识,加大投入,加强宣传。
其次,非肾脏病专科的医生也应该高度重视,应该重视小便的检查,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转到专科医生处治疗。对社区医生进行必要的培训,要有重视肾脏病的意识。慢性肾脏病的救治策略应该前移至成本低,效果好的早期诊断和干预,以及高危人群的筛查方面,这已经不只是肾脏病专科医生,而且是内分泌和心血管医生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要充分调动社区医生的积极性和关注程度。
第三、加强对普通老百姓的宣传教育:饮食要有节制,要有规律,尽量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不吃动物内脏,多运动。
面对慢性肾脏病从2006年的11.3%发展到2009年的13.1%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希望大家行动起来,加强全民健身,提高身体素质,控制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