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很多老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老化现象,是不能控制的,这是错误的观念,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对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干预,可以延缓和阻断骨质疏松的发生。
低骨密度、脆性骨折史和老龄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密切相关。另外,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相关的,还有多项不可控制因素和可控制因素。不可控制因素包括人种、老龄、女性绝经和母系家族史。可控制因素多与生活方式有关。具体来说,分别是:
一、低体重:重力和肌肉收缩可影响骨细胞的功能和代谢。体重过轻或太空失重,均可发生骨质疏松。
二、性激素低下:不仅仅是绝经后的妇女,年轻女性各种低雌激素性闭经、产后哺乳等也会增加骨质疏松危险。
三、吸烟、过度饮酒:吸烟会降低肠内钙的吸收,吸烟者常常绝经早,体内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丢失。酒精可抑制骨形成,酗酒者发生肝损害时,可降低肠钙的吸收。
四、咖啡及碳酸饮料:过度摄入咖啡及碳酸饮料,可引起钙丢失。
五、体力活动缺乏:缺乏肌肉活动,会导致废用性骨量丢失。缺乏运动会引起肌肉力量下降和平衡协调功能低下,使老人容易摔倒,从而增加骨折的危险。
六、饮食中钙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摄入少):国人每天摄入钙的剂量应为800-1000毫克,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老人需要的钙量更多。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老人光照少,可影响维生素的活化过程。
七、有些疾病和药物可导致骨质疏松: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甲亢、柯兴氏病、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肾功能不全、胃肠吸收功能障碍、多发性骨髓瘤或骨转移瘤等及I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低骨量。此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肝素等抗凝剂或利尿剂都已证实与骨质疏松发病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