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不稳被绊跌倒,骨折;冬天洗澡一滑跌倒,骨折;蹲下起身眼前一黑跌倒,骨折……有研究显示,每年约有30%的老年人跌倒一次或多次,80岁以上的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更是高达50%。人到老年普遍骨质疏松,一跌倒往往就会骨折。
潮湿环境易骨折
近日,得到精心照顾的老人家都会髌骨骨折,可见老年人骨折发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专家表示,老年人骨折是一个值得引起社会重视的问题,其中跌倒是造成老年人骨折的最主要因素。目前跌倒是老年人“意外”损伤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自理的威胁巨大。
老年人为什么容易跌倒?其一是客观因素,人到老年神经平衡能力本身就有所下降,因此很多老年人会出现走路不稳的现象;同时急性病、慢性病都可造成生理异常改变,如影响感觉输入、引起中枢系统和骨骼肌肉的不协调,使老年人的身体和精神变化功能储备降低而更易跌倒,因此患慢性病越多的老人,跌倒的危险性越大。经常性头痛、头晕、腿软无力、睡眠不好是老年跌倒者常见的症状。
专家指出,老年人膝盖容易发生退行性关节炎,由于膝盖关节是支撑身体行走的重要枢纽,膝盖疼痛肯定就容易引起走路不稳而跌倒。同时,老年人由于肌肉张力不够,骨骼的压力更大,才会出现常常“发软蹄”的症状。此外,视力减弱在老人中非常普遍,而视力在维持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视力敏感性减弱是老年人不能准确认识环境中的障碍物和结构,增加了跌倒和滑倒的可能性。
环境方面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环境因素是跌倒的重要原因,当个体机能下降时,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专家表示,冬季进入老年人骨折高发阶段,因为寒冷的天气中骨骼和肌肉以及神经系统的运动更不灵活,增加了老年人发生骨折的可能性。
阿婆比阿公更易骨折
一个奇特的现象是,老人骨折还有一个重要规律,老太太的发病率要比老公公高许多。刘尚礼表示,这与女性本身的生理特点有关———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更易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因此其第一个10年骨质量将急剧下降。而男性则一般要到60岁左右,其骨质量才会下降,普遍比女性推迟10年。因此从总体上而言,老太太要比老公公容易骨折得多,女性老年人更应防范跌倒。专家表示,从临床观察发现,老人最容易发生的骨折有三种:髋部骨折、椎骨骨折和跷骨骨折。这些骨折大多数都是因为跌倒而落下的。专家还指出,老年人骨折多数发生在冬天,或者洗澡和转变体位,如蹲下起来、起床、上下楼梯等。
骨折后切莫长期卧床
过去很多老人一骨折就认为肯定要卧床等其“正骨”、“愈合”,但是医生指出,正确的治疗方法应该是尽早积极治疗,长期卧床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是增加老人骨折致死率的重要原因。
专家表示,目前骨科治疗提倡患者骨折后应该积极做骨折内固定,然后让病人早点下床运动,一般术后2~3天就可下床活动。因为长期卧床会进一步降低老人的血液循环,诱发老人产生聚积性肺炎;同时,长期卧床也会增加心脏的负荷,容易使心脏缺氧,诱发心肌梗塞;值得一提的是,长期卧床还会增加排尿,带走体内本来就珍贵的钙质,加剧骨质疏松症状。因此对老人来说,骨折有可能是诱发心、肺、消化等一系列器官衰竭的诱因。
骨折未愈莫“擅动”
老人对待骨折的另一个误区刚好相反,很多老人骨折后未作正骨手术固定就盲目乱动。专家表示,目前常见的老人骨折有髋骨骨折、椎骨骨折和跷骨骨折三种,由于髋骨骨折一动就会有比较严重的痛楚,因此未愈“擅动”的多数是后两者———如果椎骨骨折未愈就擅动,让其无法正位,可能会造成驼背,由于压迫到肺部,严重时还有可能造成瘫痪。而跷骨骨折包括脚面骨折等的病人,如果未愈擅动会干扰骨头的生长过程,引起红肿和感染,继而细菌侵入,从而造成肌肉溃烂等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