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的推拿手法的种类很多,见之于历代文献者,就有100余种。实际上,由于流派不同,推拿手法名称亦不统一,有的手法动作相似而名称不同,有的名称相同而动作各异,有的则是把2种或2种以上手法结合起来,组成复合手法,又立新名。临床上常用的手法约20余种。
推拿手法的分类,以分类角度不同而各异。有的分为摆动、摩擦、振动、拼压、叩击、运动关节等六类;有的分为推、拿、按、摩、攘、擦i摇、扳、拉、振、击、理、一指禅等十四类。如果从推拿手法的功用上分,则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正骨推拿手法,主要治疗骨折、脱臼、脱位、骨错缝等,以骨的整复为目的,如正骨八法、扳法、旋转复位等手法。二是理筋、舒筋手法,主要治疗各种筋伤、筋跳槽等,如弹拨、推、拿、攘等。
上述两类手法主要用于治疗骨伤科疾患。三是通过运用手法于经络、腧穴或一些特定的部位,以调整经络、气血、脏腑功能失调的手法,可用于治疗内、儿、妇科疾病,如揉、按、点、压等。这类手法,也有一定的理筋、舒筋的作用。
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角度,将临床上常用的手法分为两类,一是正骨类手法,另一类是理筋活络类手法。下面介绍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常用的手法。
(一)正骨类手法正骨整复手法仅用于骨折者就有多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讲了8种,近代黄乐山先生总结为“正骨八法”,这些手法大多为治疗长骨骨折、脱位的手法。下面仅就可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手法介绍如下:
1.拔伸牵引拔伸是一种对抗牵引的方法,以克服肌肉的拉力,恢复肢体长度或适度拉长肌纤维及韧带,以矫正重叠移位或配合其他治疗手法.如扳、按等,以整复骨错缝、筋跳槽等筋骨损伤的手法。
(1)动作要领:脊柱的牵引,在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沿着肢体纵轴对抗牵引。患者采取俯卧位,全身放松,双手紧握床沿,一位医者立于头部的床前,双手扳握患者双腋下,做向前拉势,以固定患者上半身。另一位医者,在另一侧床头,双手分别握住患者两侧或双手握住患者一侧踝部,做向后拉势,两位医者对抗用力,持续对抗牵引数分钟。
牵引用力应以患者的机肉强度为依据,对小儿、老年人及女性患者,牵引力不能太大。反之,青壮年男性患者,肌肉发达,则需要使用较大的力量。
对抗牵引的力度要掌握好,力度不够,位置得不到矫正;力度过大,也会导致过度分离,甚至关节脱位、肌肉韧带拉伤。牵引的力量要徐徐加重,持续用力,保持轴线。
(2)临床应用:本法有松解紧张或痉挛的脊柱周围肌肉、筋膜和韧带,拉宽椎间隙和椎间各小关节间隙的作用,是按、压、扳等整复手法的基础:
目前此法多可用牵引床牵引法代之。
2.扳法医者用双手作相反方向或同一方向扳动肢体的方法,称扳法。
(1)动作要领1)颈椎扳法颈椎斜扳法:患者坐位,颈部略前屈,术者一手扶住其枕部,另一手托住其下颌部,使头向一侧(患侧)旋转至最大限度时,两手同时用力做相反方向的扳动。
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患者坐位,颈部前屈到一需要的角度后,术者立其背后,用一手拇指按在颈椎有痛点的棘突旁,另一肘部托住患者下颌部,手扶住其枕部,在逐渐用力拔伸颈部的基础上,使头部向患侧旋转至最大限度后,顶推颈椎棘突与扳动颈部周时向相反方向用力。
(2)胸椎扳法扩胸对抗扳法:患者坐位,两手交叉置于枕下,医者立其身后,单足立地,另一下肢屈膝,并以膝部顶住患者患侧脊柱旁之压痛点:
①医者用两手托住患者两肘向后用力扳动。
②医者双手穿过患者两腋下,反扣于患者两手背上,向后上方用力扳动。
胸椎旋转扳法:患者坐位,两手上举,手指交叉。术者立于其身后,以右扳为例,术者左手从前面扳住患者右上肢肘部,向后牵拉,右手推压患处脊柱。
(3)腰椎扳法腰椎斜扳法:患者侧卧位,患侧下肢在上,呈屈曲位,健侧下肢在下,呈伸直位。 术者面对患者,一手抵住其肩前部,另一手按压在髂前上棘后之臀部,两手向相反方向旋转腰部至最大限度后,用力扳动。
腰椎旋转扳法:患者坐位,腰部放松。以向右侧旋转为例:助手帮助固定患者左侧下肢及骨盆,医者坐于患者右后侧,左手拇指抵住需扳动的棘突右侧方,右手从患者右侧腋下穿过,向上从项后按压住患者左侧肩部,令患者主动缓慢弯腰至最大限度后,再向右侧旋转至一定限度时,术者左手拇指从右向左顶推棘突,右手扳肩右旋,而右肘同时上抬。上述三个动作同时协调进行,使腰部旋转到最大幅度,常可感到左手拇指下有棘突滑动感,或听到腰部发出“咯咯”响声。
腰椎后伸扳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一侧,一手按压腰部患处,另一手托住 患者膝盖,向上缓缓抬起,当抬到最大限度时,两手向相反方向用力扳动。另外,若患者身体肥壮,上述手法施术困难时,术者可以倒骑蹲于患者腰部,双手抱住其膝盖,并向上抬起,当抬起到一定限度时,双手用力向上扳动,医者臀部用力下压腰部。这种扳法可以反复若干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