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过敏的研究历程
1979年,莫里茨首次报告了食用甲壳类食物后经过剧烈运动而诱发过敏的病例。
1983年,基德等再次报告了4例类似病例,并首次提出食物依赖运动诱发性过敏的概念。
2009年,我国首次报告了15例吃面食以后运动诱发的过敏性休克病例。
诱发因素分四类
1.进食某些可致过敏的食物。常见致过敏的食物包括虾等贝壳类食物、牛奶、干酪、酒、西红柿、芹菜、草莓、桃、小麦制成的食物等。
2.运动。运动诱发性过敏主要与运动强度、运动类型和运动持续时间及进食有关。
3.身体状况。包括劳累、睡眠、压力及月经周期等具体情况。
4.其他因素。包括服用药物(非类固醇类药物)、摄入酒精及气候的变化等。
如果进食致敏食物但不运动,或在进食致敏食物后避免运动,则过敏均不会发作。所以,我们将这种疾病称为食物依赖运动诱发性过敏。
过敏表现分轻重
轻度过敏 1.皮肤症状。如皮肤瘙痒、全身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2.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困难、哮喘。3.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
重度过敏 患者可出现意识丧失、低血压和休克。
食物依赖运动诱发性过敏与单纯食物过敏和运动性哮喘是有区别的。单纯食物过敏表现为食入某些食物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过敏症状。运动性哮喘则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气短、喘息、胸痛或胸闷及呼吸困难,查体时两肺可闻及干啰音和哮鸣音。
抓住四项预防措施
1.过敏体质者运动前要避免摄入特定食物。进食特定食物后,2~4小时要避免剧烈运动。
2.在进行剧烈运动前,应随身携带可自动注射的肾上腺素和抗组胺药物。
3.凡曾经发生过敏者应到有变态反应科的医院进行检查,以明确自己是否患有食物依赖运动诱发性过敏病。
4.一旦发生食物依赖运动性过敏,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不得延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