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引起过敏的花粉主要来自风媒花。春天的致敏花粉主要来自树,它们在空气中飘散的时间很短,诱发的症状也较轻。夏秋的致敏花粉主要来自杂草,是90%以上花粉症的来源。它们在空气中飘散的时间约1~2月,诱发的症状较重,症状持续的时间也较长。花粉症主要表现为喷嚏、清涕、鼻痒和鼻塞,多伴眼结膜充血、发痒和流泪。有时耳和上腭亦痒,部分患者伴哮喘,仅皮肤过敏者少见。对花粉过敏者相当一部分对蔬菜、果类过敏,为交叉反应性所致。花粉的诊断依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发病的季节性,以及对某种花粉呈阳性皮肤试验和/或体外检测相应的花粉特异IgE呈阳性。治疗和预防,应尽量避免花粉致敏原,该花粉季节应尽可能不到野外去。如伴蔬菜、果类过敏,也应避免进食。同时应在花粉季节到来之前局部用抗炎剂,如局部用皮质激素,表现为鼻过敏症状者应用鼻用激素或色甘酸钠,伴哮喘者可经口吸入激素或色甘酸钠以预防。已经发病的患者,还应用一些药物对症处理,口服抗组胺药可减轻鼻症状,以减充血剂改善鼻塞。哮喘发作时可经口吸入止喘药如β2激动剂或茶碱。免疫疗法对花粉症相当有效。
致敏花粉 花粉是植物的雄性器官,它需要与雌性的花芯结合才能结出果实,播撒种子,繁衍后代。而雄性花粉能到达花芯必须借助于外力,这外力主要是风和昆虫。借风传播授粉者称为风媒花,借昆虫传播授粉者称为虫媒花。引起过敏的主要为风媒花。此外,国外学者很早就认识到花粉可引起过敏,并命名为枯草热(hay fever)(就是现在诊断的季节性变应性眼鼻炎),这是田野里的草开花后播散的花粉所致,热并不是指患者发烧,只是指患者处于十分激奋的状态。我国对花粉和花粉症的认识和研究始于1956年,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成立之际。
致敏花粉主要来自树、牧草(即禾本科植物)和杂草三大类植物。它们都是借风传播授粉的风媒花。其直径大小从10μm到100μm不等。
1.风媒花 它们的花粉是气传变应原的重要来源。这些风媒花的花粉既不美丽也无香味,色浅,数量多,每颗树产生的花粒可释放多达几百万个花粉颗粒,空气中的花粉存在的时间从几小时至4~5天不等。重量也轻,有的还有气囊,传播面积很广,少数气传花粉颗粒在沉积前甚至可随风飘向14000米的高空,200公里远的田园和城镇,是诱发过敏的主要花粉。不过距花粉来源处愈远,空气中的飘散量就愈少,诱发症状也轻。每日不同时间的花粉的飘散量,与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有关。如在风和日丽的日子,空气中花粉颗粒较多,下雨的日子可使花粉颗粒骤然下降。花粉的播粉期较长,一般可持续好几个月。
(1)春季花粉:"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是南齐丘迟《与陈伯之书》中脍炙人口的句子,它生动地描绘了严冬刚过,春天来临,一派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象。也就在这美好的时光里,春天花粉症也随之而来。引起春天花粉症的花粉来自草还是来自树呢?从上面的句子可知,已经是暮春时节,江南的草也才刚刚长出,还来不及开花,而那时树上已开满了各式各样的花了,这几句生动地记述了春天的花粉主要来自树。如果将"群莺"改为"柳絮"就更能恰当地描绘出北京春天的景象了。所幸北京市的绿化单位已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改变树种结构,那种"柳絮乱飞"的景象将会大大改观,甚至永远成为过去。对其过敏者也将从这些措施中获益。致敏花粉也与当地的种植情况、气候等因素有关。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适应各地种植的树种不尽相同,华南的许多城市多种植木麻黄、红花羊蹄和苦楝,在中南区的城市两旁多种植梧桐,而在北方则主要种植柏、松、杨、柳、榆、槐和桦树等。这些树花粉随之成了当地重要的致敏花粉。由于由南到北,气候逐渐转冷,春天也姗姗来迟。树开花的时节也逐渐往后移,如南方广州市2~4月是许多树开花的高峰时节,及至到了北方的哈尔滨和长春,春天的到来已经是4~6月的事了。春天的树花粉在空气中飘散的时间很短,因而引起的症状一般较轻,持续时间也短,约十多天就过去了。
(2)晚春和初夏的花粉:多来源于牧草。地球上20%的植被是牧草,在授粉季节,它们的花粉遍及全世界。世界上10%~30%通过IgE引起的花粉变态反应是由牧草花粉诱发的。它们开花的时节多在5~8月。
(3)夏末和秋初的花粉:属杂草类,杂草类是世界范围致敏花粉的重要来源。在亚洲部分地区包括我国,以及欧洲,蒿草花粉是主要的变应原来源,蒿草喜欢干燥和沙土地带。其次为葎草,俗名拉拉秧,其它尚有藜草等杂草。在美国主要是豚草花粉。这些草花粉飘散的时间较长。就整体而言,90%的花粉症为夏秋季花粉所致。由于我国南方未开垦的地很少,因而杂草也较少,由它诱发的花粉症也少,故夏秋季花粉症在北方较多见。蒿属花粉在空气中的飘散高峰时节是6~10月。
2.虫媒花 一般为观赏花,大多十分鲜艳,以招引蜜蜂前来,花粉重而粘,以便蜜蜂代其传播授粉,这些特点使之难以成为气传,因而由其致敏者相当少见。此外,大多数生长于室内的植物只生长叶子,由于缺乏日照很少开花,因而没有花粉。
致病机制 风媒花的花粉是气传变应原的重要来源,其直径大小从10μm到100μm不等。敏感者的患者在暴露于花粉后,由于花粉颗粒较真菌颗粒大,除了很快弥散至眼和上呼吸道声门以上潮湿的表面诱发症状外,大多数花粉颗粒不能到达支气管(小于5μm者能被吸入)。它们是如何诱发下呼吸道症状的呢? 第一个可能是鼻咽部受体的反射作用或花粉中的变应原通过粘膜表面被血液吸收,然后至支气管引起过敏。第二个可能是有作者观察发现空气中花粉变应原微粒可小至0.1μm以下,因而能为支气管所吸入。但这些含有变应原的微粒如何从花粉颗粒中释放出来还一直不太清楚,有作者认为以尘土作为载体可能性大。在花粉变应原与眼鼻或支气管等处的已致敏的肥大细胞接触后,引起该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在临床出现一系列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