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小痛,很多人习惯自我判断、自我药疗。也因此产生了诸多不合理用药的问题。特别是在某些疑难病如乙肝等疾病的治疗上,更是问题百出。
用药不对症
肚子痛用什么药?止痛药?止泻药?消炎药?胃药?其实,擅自用哪一种都可能是错误的选择。要知道,腹痛的原因有数十种,缺乏医学专业知识的普通百姓,怎能轻易判断自己腹痛的病因,又怎能做到对症用药呢?
同样的道理,有些患者,特别是那些久病成医的“老”病人,自认为对某某疾病很了解了,所以就自已选药吃药,如有些乙肝病人会根据经验认为某某药抗病毒或者保肝作用明显,于是在乙肝复发时就服用某药自行治疗,结果呢,不但病没减轻,甚至还可能会越来越重。
用药时机不对
从大的方面来看,首先应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要运用不同的治疗手段。
以乙肝的治疗为例,许多人认为,一旦感染了乙肝病毒,在未查明病毒在体内复制情况时,就应立即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但有研究表明,过早地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效果并不好。其原因是:1.体内没有病毒复制时,使用抗病毒药是无效的。2.体内的免疫细胞处于“麻痹状态”(免疫耐受)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较差。3.不考虑病情,过早地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往往可增强乙肝病毒对药物的耐受性,或使病毒发生变异。4.过早地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并不能起到防止肝脏发生纤维化的作用。
另外,有些药物适合饭前用(如抑酸剂、保护胃黏膜的药物等),而有些药物适合饭后用(阿司匹林这类的解热镇痛药);还有降压药的使用,并不是总在饭前或饭后用,这样容易导致血液中药物浓度不均,如有的药一日服两次,应每隔12小时1次;每日服3次的药,需每隔8小时服1次。
可见,用药时机要正确掌握,不能想当然,在遵医嘱或者阅读药品说明书的基础上,若有疑问,应主动咨询医师和药师。
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有的人治病心切,认为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便随意加大剂量;有的人又经常忘服、漏服药物,问其原因,答曰病情有好转,就不把吃药放在心上了。对于普通的疾病也许影响不是太大,但是对于乙肝来说,如果不能按时用药治疗的话,不但会“前功尽弃”,而且还可能会延误或加重乙肝病情。
不按疗程服药,稍有好转立即停药或者频繁换药
与一般老百姓的认识不同,疾病是否痊愈,并不是以患者自觉症状的好坏来决定的。当您感觉已经正常时,身体机能并未完全恢复正常,如果是患感染性疾病,致病菌也可能只是暂时潜伏起来,并未被清除,而对于乙肝的治疗来说,彻底清除乙肝病毒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对待用药疗程的问题上,要相信医生,而不要被主观感觉欺骗。以下几种情况,都是用药过程中需要杜绝的:
时断时续 药物发挥疗效主要取决它在血液中恒定的浓度。如不按时服药,达不到有效浓度,对控制疾病发展不利。
疗程不足 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如细菌感染性疾病需要7~14天才可治愈。若用药两三天,症状有所缓解就停药,就可能成为慢性感染;糖尿病的治疗中,有时症状虽消失了,但如果不查血糖,可能血糖仍高,此时若自行停药,可能会导致并发症;而在乙肝的治疗中,一般情况下抗病毒的药物应用时间都在半年或一年以上,否则是起不到抗病毒作用的。
突然停药 许多慢性疾病需长期坚持用药控制病情,巩固疗效,如精神病、抑郁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停药应在医师指导下逐步进行。不要擅自停药,否则会旧病复发甚至病情加重而危及生命。
随意换药 有些药物显示疗效需要一定时间,如伤寒病程为4周,用药(以氯霉素为例)总疗程不少于2周;抗结核病药需半年至1年。随意换药可使治疗复杂化,出现问题也难以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对治疗目标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得了病,大家总想通过一次治疗“断根”,认为长期服药就等于自己的病治不好了。这种愿望是人之常情,但也应该看到,到目前为止,除少数能获得持久免疫的疾病如麻疹、天花、水痘、风疹、伤寒等感染性疾病外,绝大多数疾病是难以通过某种“神奇的治疗”而根治的。
以高血压为例,没有一种药能吃一次就把血压永久地降下来,但是只要坚持服药,就可以把血压控制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再如乙肝的治疗,目前还没有一种特效药能够一次性彻底清除乙肝病毒的,但是按正规的疗程正确使用药物治疗的话,是完全可以控制病毒复制,恢复肝脏代谢功能的,而且不影响乙肝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
盲目联合用药
部分人有这种心态,认为将数种药物联合使用,总有一种是合适的,还可以增强疗效。事实上,盲目的联合用药危害不小。合用的药物越多,它们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越大。所以,联合用药时务必咨询医师和药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