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于广州召开的广东省医学会临床输血分会年会上,有关专家透露,随着病毒检测技术的进步,近年来经输血传播肝炎和艾滋病已明显减少,但在全球范围内已出现过新的输血传染病。
专家指出,由于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断提高,病毒检查方法的不断改进,现在输血传播病毒的几率已非常低,血液较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安全得多,有文献报道称,输血的残余风险水平一般在每百万单位输血1例以下。然而,在过去约15年又出现过新的输血传染病暴发的现象。所幸到目前为止,我国未见全国性的输血传播病毒发生几率的报道。
就目前来看,可能经输血传播的病毒有10余种,较常见的是人HIV病毒和肝炎病毒。如丙型肝炎病毒(HCV),即使通过严格筛选,但由于存在病毒“窗口期”(指从感染病毒至血清中出现可被检测到的病毒物质的时期)感染的献血者,输血传播HCV的病例时有发生。如,美国有一项针对2500多万名献血者的调查发现这些人的抗体检测虽呈阴性,但仍有113例被检出肝炎病毒核糖核酸(RNA)阳性。不过,近年来发现丙型病毒性肝炎更多见于非输血人群,主要通过注射、针刺以及含HCV的血液污染皮肤、黏膜隐性伤口等方式感染。
广州血液中心付涌水主任指出,输血作为临床抢救和治疗的一种常规方法,不可能达到零风险,临床输血过程仍然存在诸多风险因素,必须加强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在招募无偿献血人员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对献血人员的筛查和检测,在临床上要科学、合理用血,通过自体输血和使用血液替代品或药物,采取针对血液的病毒灭活措施等手段来预防输血过程中发生相关病毒的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