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属于乙肝高发区,全国约有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乙肝患者大约有3000万。这样大的一个患者群体,使乙肝的治疗成了一个受到全社会关注的一个大问题。
一些乙肝患者急于求治,听信“包转阴”“包治愈”的广告,以致出现“不该治的瞎治,该治的又没好好治”的局面!
那么,到底哪些乙肝患者需要进行规范治疗,哪些治疗其实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呢?
乙肝,不该治的别瞎治
在我国,母婴垂直传播是乙肝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绝大多数携带者是在婴幼儿时期感染病毒,而后通过各种体检偶然发现的。 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误以为外来的病毒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所以对它没有识别和清除,于是病毒潜伏下来,与人类的肝细胞“和平共处、相安无事”。
此时肝功能始终正常,人也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这种情况根本不需要治疗,过早、盲目地进行抗病毒治疗,非但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可能导致提前发病,甚至迁延发作,得不偿失。
治疗,看准时机
一些乙肝患者由于免疫激活不彻底,造成了肝细胞的破坏,却没有把病毒清除掉,其结果就变成了慢性肝炎,临床上的表现就是肝功能持续或反复的异常。这时,就是目前普遍认为的抗病毒治疗的契机。
这一时机具体是指,当慢性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出现肝功能持续或反复的异常,主要是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大于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时,就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
这是因为,在病情活动时,人体免疫系统处于和病毒斗争最为活跃的状态。这时,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抗病毒药物与机体的“自卫活动”能起到“里应外合”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取得抗病毒的疗效。
通俗地讲,要决定您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首先需要完成以下3项检查:(1)两对半;(2)肝功能;(3)乙肝病毒DNA。值得注意的是,慢性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定期随访,不能自行买药,随意吃药,随意停药。
不治疗,应该怎么做
对于无症状、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我们建议:暂时不需要特别的药物治疗,每3~6个月去医院检测肝功能、B超、乙肝病毒标志物等指标。若时机成熟,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忌高糖高脂食物,不滥服药,不过度劳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同时自己心理上不要有压力,应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不相信什么“转阴药”的神奇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