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疗从来都是一场“持久战”,对病人来说,除了要经受疾病的折磨,还要背上沉重的心理、经济负担,苦不堪言。其中甚至有很多病人在花了大笔的医疗费用后却依然看不到战胜病魔的希望,这无疑会让病人及其家属在漫长的和疾病抗争的道路上逐渐迷失方向。 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耐药为乙肝患者带来额外的经济与时间成本
2008年6月12日,云集了上千名国际、国内知名肝病专家的“2008港沪国际肝病会议”,发布了全球首次针对临床医生的《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耐药管理》亚洲地区调查报告。
亚洲各地区乙肝耐药方面的权威专家设计了这份《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耐药管理》的调查内容。2008年1月—5月,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和泰国近600名在乙肝治疗方面经验丰富的肝病或传染科医生参与了这项调查,其中大陆医生占到了50%以上。结果显示,99%的受访医生在乙肝抗病毒治疗中曾面临耐药问题,而耐药除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临床后果外,还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经济与时间成本,“预防耐药”被各地临床医生公认为避免患者承担额外治疗成本负担的首选策略。
因为,乙肝患者一旦发生耐药,将导致现有抗病毒治疗失效,病毒反弹、血清ALT升高、肝炎复发、疾病进展等一系列严重临床后果。此时医生需要考虑改变患者现有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换药或加药),同时为了管理耐药,患者需要增加门诊访视、实验室检查的频率。据该研究报告的估算:仅在患者发生耐药后的第一年,就可能造成约4,000元人民币的额外费用,而这还没有包括治疗药物的费用,患者就医的交通费、误工费等。另一方面,从耐药导致的时间成本来看,自耐药发生后,患者需要增加原有的门诊访视和实验室检查的频率,这都给耐药患者增加了额外的时间成本。
“预防耐药”是上策
事实上,耐药问题成为影响慢乙肝长期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临床医生所面临的挑战。而目前,临床医生对乙肝耐药的管理一般存在三种策略:即“预防耐药”、“预测耐药”和“挽救治疗”。
超过77%的中国受访医生表示,“预防耐药”才是保护患者远离耐药困扰的最佳策略。对于大多数临床医生来讲,“预防耐药”策略,不仅临床可行性较大,而且除了可以保证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外,还可以有效帮助患者避免因耐药而造成的额外经济与时间成本。
因此,“预防耐药”是从治疗一开始就应拿起的最强效武器,走一条步步为营、严防死守,将病毒牢牢控制的道路,是患者在对抗乙肝病毒耐药战斗中应采取的上策。
初治首选药物很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预防耐药”呢?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耐药管理》调查报告合作研究者之一、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临床病毒研究室主任张欣欣教授指出,“远离耐药是完全有可能的。目前许多国家、地区的乙肝防治指南中均推荐,患者初始治疗时,应尽可能地选择最强效、最低耐药(即具有高基因屏障)的抗病毒药物,有效预防耐药发生,从而避免因耐药带来的严重临床后果和额外的经济及时间成本。”
目前,在中国批准用于慢乙肝治疗的四种核苷类药物中,恩替卡韦由于在核苷初治患者中具有高基因屏障,其五年的耐药发生率仅为1.2%。同时,各核苷类药物抗病毒疗效也显示恩替卡韦具有快速、强效、持久抑制病毒复制的能力,已被多个乙肝防治指南推荐为慢乙肝患者初始治疗一线用药中的优先选择。
张欣欣最后强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乙肝防治指南均指出:抗病毒治疗首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从而达到治疗的最终目标,也就是预防或阻止肝脏疾病的恶化。“虽然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就选择好药物,把钱花在刀刃上,肯定能让病人用最少的经济代价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实在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