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报》11月3日讯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潜在的进展性致死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乙肝已成为人类第九大死因,90%以上的肝硬化和肝癌由乙肝引起。我国是世界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也是最大的乙肝治疗药物市场,市场规模在2005年就超过了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及西班牙市场的总和。随着乙肝诊断及药物治疗率的不断提高,到2010年,我国乙肝治疗药物市场价值将增长一倍。
目前,乙肝抗病毒治疗的常用方法有干扰素治疗、核苷类似物治疗、免疫调节剂治疗和其它治疗,其中核苷类似物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
临床用于乙肝治疗的核苷类似物治疗药物主要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
核苷类药物逐渐垄断市场
对目前临床常用抗乙肝病毒的9种药物进行数据分析发现,无论是多年争议不断的拉米夫定,还是刚刚上市尚未被人们熟知的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均有上佳的市场表现,而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均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临床排名前五位的乙肝抗病毒药物为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双环醇和利巴韦林,除双环醇外,其余均为核苷类化合物。利巴韦林也算是核苷类化合物,但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主要用于抗乙肝病毒的药物相比,利巴韦林抗菌谱更广,对乙肝病毒的针对性却较弱。在新品层出不穷的压力下,利巴韦林正逐渐从乙肝病毒治疗市场撤出。
乙肝抗病毒药物市场规模在2004年出现小幅下降后,2005和2006年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2006年市场规模较2005年增长60%,在如此高增长的基础上,2007年抽样数据比2006年仍有25%的增长。
2003年以来,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乙肝抗病毒药物中的种类和份额逐年增加,2003年只有拉米夫定1种,2007年已经增加到4种,份额也由58.6%升至2007年的85.5%。时到今日,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正逐渐垄断市场,成为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首选。
外企占优,本土企业不甘落后
乙肝抗病毒药物生产企业比较集中,2007年排名前六位的企业占据了95.18%的市场份额。其中,外企有3家,用药金额占整个抗病毒药物市场的67%,并且占据了排名前两名的位置。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主要的乙肝抗病毒药物均为商标名药物,产品独家生产。葛兰素史克独家生产拉米夫定,另外还拥有市场表现不俗的阿德福韦酯的亚洲地区的销售权。施贵宝则拥有恩替卡韦的独家生产权。北京协和制药厂独家生产双环醇,诺华制药厂则独家生产替比夫定。随着替比夫定的逐步进入市场,外资产品的力量将进一步加大。
同时,由于国内多家厂商获得了阿德福韦酯批文,近期有多种品牌的阿德福韦酯上市,本土产品的市场份额势必也会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