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人体内的各个器官,每一块肌肉,都在大脑皮层中有着响应的“代表区”,而手指的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又战局了较为广泛的区域,这些区域的神经中枢都是由神经细胞群组成。当一个人的双手从事精细、灵巧的动作时,能够激发这些细胞群的活力,使动作和思维的活动能保持有机的联系后相互对应。因此,手的动作越复杂,就越能积极地促进大脑的思维功能。难怪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说过:“儿童的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并且,还把手比喻成大脑的“老师”。那么,未满周岁的儿童怎么活动双手呢?
父母可以在孩子睡醒后的活动时间里,给孩子递一些彩色鲜艳的易于拿、抓的玩具,让小婴儿练习抓、拿的准确性。有人在托儿所里曾作过这样的实验,把未满周岁的婴儿分成两组:一组有意识地让婴儿进行抓、拿等训练,另一组任其自然发展。结果无论是反应能力还是理解能力,前一组都比后一组强得多。所以,无论是婴儿的父母,还是托儿所的老师,都应该重视宝宝这个时期手指的锻炼,以提高婴儿的智力。
触碰、抓握训练
新生儿的手是呈拇指在手心的握拳状,他还不会抓住玩具,手的动作也只是将手放进嘴里吸吮,以后就是将手放在眼前细看,到3个月时可将两手握在一起放在眼前玩。此时 手还不能主动张开。尽管如此,父母也要有意识地放一些带有细柄的玩具在他手中,如花铃棒、拨浪鼓、塑料捏响玩具等。刚开始可先用玩具去轻轻地触碰宝宝手的第一、二指关节,让他感觉不同的物体。待宝宝的手完全展开后,将玩具柄放入孩子手中,使之握紧再慢慢抽出。也可以等宝宝抓住玩具后,大人可握住宝宝的手,帮其摇出响声,同时讲“摇!摇!”以引起婴儿视听的关注。
除了让宝宝触摸和抓握带柄的玩具外,大人可以把自己的拇指或食指放进其手心,宝宝碰到手指就会无意识的抓住,一会儿便放开。大人还可以把铅笔杆、水果糖或其它光滑的小玩具放进他手心,让其抓住。
除了上面这些训练方法外,还可用宝宝的手去触碰某些物体,如吃奶时把宝宝的手放在母亲乳房上或脸上,让他触摸。抱着宝宝时前方放一些玩具,让他去触碰,以帮助他进行早期的感知活动。训练一段时间后他就会主动地抓握玩具。
这个年龄选择带柄易于抓握能发出响声的玩具比较适宜,如摇棒、哗铃棒、小摇铃、各种环状玩具等,装有珠子和小铃的玩具一定要结实,以防脱落后被宝宝误食引起窒息。
手眼协调能力的训练
三个月的宝宝能用眼睛看到自己的双手,你会发现在宝宝清醒时经常在玩自己的双手,两手在眼前握着,手指乱动,手会抓脸抓衣被,因此要在宝宝睡着后用指甲刀轻轻剪去指甲,不让他把脸抓伤,千万不要用手套裹住宝宝双手,因为他要用手来学本领。大人可在他手能够着处吊一个小球,大人拿着宝宝的手去拍打吊着的球,使球前后晃动,引诱宝宝再去拍它。宝宝伸出手时有时会因位置不对而经常拍不到吊球,但练习多次后他就会调整手的位置和伸出的长度,逐渐击到小球,击中小球,这是手眼协调的结果。除了拍打吊起的球外,大人还可以一手竖抱宝宝,另一手提起宝宝的一只手去碰房间里悬挂的一些物品,大人可以说一些话以提高宝宝碰物的兴趣,碰一下讲一句,如“碰得高,碰得响,碰一碰,响一响,碰一碰,跳一跳。”大人可以轮流举起宝宝的左右手碰物,当宝宝有些经验后,可被动主动相结合,逐步过渡到主动碰物,为以后主动抓握物体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