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肿瘤有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儿童期的气管肿瘤绝大部分(90%)为良性,成人者恶性占多数。 气管肿瘤由于发病较少及医者对本病的警惕不高和认识不足 常被误诊或漏诊,能及时获得正确治疗者不多。本病不论良性或恶性均应手术治疗 良性肿瘤切除后,完全痊愈,恶性肿瘤若能及时彻底切除 亦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气管肿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原发性气管恶性肿瘤大多生长于软骨环与膜部交界处 鳞状上皮细胞癌可呈现为突入气管腔的肿块或溃破形成溃疡 有时癌变可浸润长段气管 晚期病例常有纵隔淋巴结转移或扩散入肺组织 并可直接侵犯食管 喉返神经和喉部 囊性腺样癌一般生长较为缓慢 较晚发生转移 有时呈现长段粘膜下浸润或向纵隔内生长 有的肿瘤呈哑铃状 小部分突入气管腔 大部分位于纵隔内 晚期病例可侵入纵隔和支气管
原发性气管良性肿瘤种类多 形态不一 在多数肿瘤生长缓慢 表面光滑 粘膜完整 常有瘤蒂 不发生转移 但如切除不彻底易复发 乳头状瘤多发生于气管膜部 突入气管腔底部 常有细蒂 大小自数毫米至2cm 有时为多发性 表面呈疣状 质软而脆易脱落 破裂时出血
气管肿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1 临床表现
原发性气管恶性肿瘤大多生长于软骨环与膜部交界处 鳞状上皮细胞癌可呈现为突入气管腔的肿块或溃破形成溃疡 有时癌变可浸润长段气管 晚期病例常有纵隔淋巴结转移或扩散入肺组织 并可直接侵犯食管 喉返神经和喉部 囊性腺样癌一般生长较为缓慢 较晚发生转移 有时呈现长段粘膜下浸润或向纵隔内生长 有的肿瘤呈哑铃状 小部分突入气管腔 大部分位于纵隔内 晚期病例可侵入纵隔和支气管
原发性气管良性肿瘤种类多 形态不一 在多数肿瘤生长缓慢 表面光滑 粘膜完整 常有瘤蒂 不发生转移 但如切除不彻底易复发 乳头状瘤多发生于气管膜部 突入气管腔底部 常有细蒂 大小自数毫米至2cm 有时为多发性 表面呈疣状 质软而脆易脱落 破裂时出血
气管肿瘤的临床症状按肿瘤的部位大小和性质而异 常见的早期症状为刺激性咳嗽 痰少或无痰 有时可带有血丝 肿瘤长大逐渐阻塞气管腔50%以上时 则出现气短 呼吸困难 喘鸣等 常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而延误治疗 气管恶性肿瘤晚期病例可呈现声音嘶哑 吞咽困难 气管食管瘘 纵隔器官组织受压迫 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肺部化脓性感染等症状
2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直接征象:较小的气管肿瘤在正 侧位片上可无任何异常 较大的肿瘤则在气管腔内出现软组织影 在斜位片 断层或支气管造影时显示更清楚 良性的肿瘤 其边缘较光滑 与气管壁接触面多呈锐角 恶性肿瘤边缘多不规整 以宽基底与气管壁相连 但单凭X线检查较难确定恶性肿瘤是起源于气管壁 还是起源于气管外的肿瘤侵犯气管并突向气管腔
间接征象:由于气管被不同程度阻塞 两肺可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和继发感染
(2).CT MRI表现:
CT MRI能准确显示气管肿瘤的位置 范围以及是否向气管外的纵隔侵犯 良性的气管肿瘤多位于气管粘膜表面 气管壁完整 肿瘤在气管内形成软组织密度或信号影 多为圆形 肿瘤较小 直径2cm以下者多见 气管壁无明显增厚 从肿瘤的CT密度或MRI信号上来鉴别良性肿瘤的类型尚较难 但有些肿瘤具有特征性 如脂肪瘤的密度低 CT值一般在-70HU ~ -90HU的范围 MRI则在T1 T2加权图像上肿瘤均呈高信号;富含纤维 软骨成分的肿瘤在T2加权图像呈低信号强度影
气管恶性肿瘤多发生在气管下1/3处 以鳞癌多见 CT和MRI亦很容易显示纵隔内肿瘤 如食管瘤 淋巴瘤 恶性畸胎瘤等对气管的压迫或侵犯所造成的气管狭窄 变形和阻塞 其CT MRI表现包括:
①气管壁内软组织影 形态多不规则 边缘欠规则
②管壁明显增厚 肿瘤可沿气管壁环形生长 或累及一侧气管壁 多见于后壁 MRI的冠状面或矢状面扫描能直接显示肿瘤的上 下侵犯范围
③气管呈不规则狭窄
④可直接显示肿瘤向气管外侵犯 推挤或包绕邻近结构
⑤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转移 肿大
⑥继发的肺气肿 肺炎和肺不张
⑦如胸膜转移则有胸腔积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