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在欧美是男性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80岁以上检查前列腺半数有癌病灶,但实际临床发病者远低于此数 前列腺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和种族差异,据统计中国人最低,欧洲人最高 非洲和以色列居间,我国及日本等国家为前列腺癌低发地区,但无选择50岁以上男性尸检前列腺节段切片发现潜化癌病灶数与欧美相近 因此有人认为东方人癌生长比西方人缓慢,临床病例较少。另外前列腺癌与环境亦有关系
前列腺癌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前列腺细胞为何发展为癌的原因至今尚未明了 1985年美国报告认为癌基因是最重要的因素 病毒亦是可能的病因 性激素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是众所周知的 青春期切除阜丸不会发生前列腺癌 抑制雄激素可使前列腺癌消除 有统计青春期性活动与前列腺癌发病相关 青春期性激素过多是助癌因素 统计证明前列腺癌有家族性发病倾向 在环境因素中 现认为镉对前列腺癌的脂代谢和功能重要 加拿大Alberta地区有一村庄前列腺癌发病率极高 其饮水中镉含量亦高 值得重视
前列腺癌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前列腺癌起始时常无临床症状 仅能在体检时直肠指诊发现前列腺结节 前列腺癌起始于前列腺外周带 容易摸到 尿潴留和血尿可能和同时伴有前列腺增生有关 癌引起排尿困难和血尿时常属晚期 临床上有相当数目前列腺癌是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发现的 亦有很多病例因转移症状就医
前列腺癌的诊断有三个要点:①原发肿瘤;②淋巴结转移;③远处转移
(一)原发肿瘤 直肠指诊发现前列腺结节 可通过tru-cut活组织检查 或经直肠franzen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 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扫描可了解肿物大小及范围 正常前列腺回声均匀 侵及包膜时界限不清 回声改变亦可由于炎症和结石所致 应予鉴别 CT 核磁共振(MR) 亦可了解肿瘤的病变范围以及膀胱 精囊 淋巴结的病变
(二)淋巴转移 前列腺癌最先侵犯的淋巴结是闭孔-髂内链 实际上在闭孔处的淋巴结一般不受侵犯 临床上常将髂内淋巴结称为闭孔淋巴结 位于髂外静脉内侧 沿髂内血管走行是最重要的应清除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的诊断近年依靠CT及MR 但不能发现小病灶 淋巴造影可发现70%~90%的转移 但假阴性和假阳性较高 近年较少应用 最有价值的诊断的改良的淋巴结清除术 即切除髂内外血管与闭孔间的淋巴结 作为分期比较精确 可以避免既往清除髂血管 闭孔 盆壁 髂前淋巴结后所造成淋巴漏 淋巴肿 下肢肿等并发症 因为即使广泛的清扫并不能阻止已有的扩散
(三)远处转移 静脉泌尿系造影发现输尿管梗阻时 说明肿瘤已侵犯精囊 膀胱颈和淋巴结 并有远处转移的可能
骨转移常见 仅次于淋巴结 全身同位素扫描增强而平片正常应想到是转移 肺x线照相可发现肺转移 常为淋巴管扩散 结节状少见
血清酸性磷酸酶升高与前列腺癌转移有关 但缺乏特异性 近年用放射免疫测定可提高其特异性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单克隆抗体 前列腺抗原测定有待提高其特异性 C期前列腺癌20%~70%有酸性磷酸酶升高 有淋巴结转移亦升高 如果持续升高则肯定有骨转移 血清酸性磷酸酶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升高者在手术后下降 是预后较好的象征 在包膜内的前列腺癌酸性磷酸酶由前列腺细胞分泌 经前列腺导管排泄 前列腺癌时 癌细胞产生的酸性磷酸酶无导管排出或导管被癌病变梗阻 酶吸收入血循环 以至酸性磷酸酶升高
通过以上检查 前列腺癌即可分期 文献统计A期占10%~20% B期25% C期25% D期35% 说明发现时半数以上已经不是局限的病变 临床分期常低于实际病变范围 |